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5页(第1页)

  药膏凉凉的,刚搽的时候不觉得什么,过一会儿,红肿的掌心一阵阵麻痒刺痛,傅云启和傅云泰叫唤得更大声了。

  &1dquo;不许哭!”傅四老爷负手踱进里间,脸色阴沉,&1dquo;一家人就盼着你们有出息,你们倒好,天天跟着一群浮浪子弟鬼混,玩得连魂都丢在外面了。还好意思哭?谁再掉眼泪,我再打他一顿!”

  傅云启和傅云泰吓得一噎,哭声立马止住了。

  &1dquo;好了好了,谁家孩子不贪玩?月半还没过呢!”大吴氏把两个孙子拉到罗汉床上,一手搂一个,笑着低哄,&1dquo;不哭了,正月里哭不吉利。今晚有金银蛋饺吃,你们不是最爱吃这个吗?一会儿多吃点。”

  两位少爷偷偷看一眼坐在大圈椅上的傅四老爷,吸吸鼻子,好不委屈。

  吃过晚饭,韩氏拉着傅云英回房,刚出了正院,就迫不及待问她:&1dquo;大丫,孙先生以后不会也打你的手心吧?”

  傅云英笑道:&1dquo;娘,孙先生打九哥和十哥,是因为他对他们寄予厚望。我是女孩,孙先生不会对我太严厉。”

  韩氏松口气,&1dquo;要是孙先生打你,你就别念书了,啊!女伢子的手要是打坏了,你以后怎么做绣活?”

  寒风瑟瑟,傅云英拢紧衣领,微微一笑,&1dquo;不用担心我。”

  读书的机会得来不易,既然要读,就得好好读,她不会给孙先生打她的理由。

  作者有话要说:

  &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

  学堂方面教授书本的顺序,参考《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he11ip;

  鉴于作者是个学渣,写得不严谨,文里后面出现的制艺八股和科举方面的内容会参考历史上真正的考试原题,作话里会标明参考了明朝哪一年的乡试、会试题目。

  有些年的考试题目挺奇葩的,心疼当年的考生。

  第17章上课

  过完年后,天气一日日暖和起来。

  春意渐浓,杨柳风吹化积雪,吹软虬曲的枯藤树梢,皴皮老树不知不觉间冒出尖尖嫩芽。

  按着傅四老爷的吩咐,仆人在书房内添了一架杜梨木雕刻山水人物大屏风,屏风两旁挂幔帐,后设桌椅,旁边开一道小门,这是傅云英平时上课的地方。

  孙先生在屏风外面检查傅云启和傅云泰功课的时候,她端坐在帐幔里头专心描红。

  她没有因为先生让她从头学起而抱怨什么,虽然她早已认得几千字,但读过的书不多,靠上辈子的浅显学识或许能蒙骗先生一时,但到底不过是占了以前学过一年的便宜。一切从头开始,她得沉下心来认真投入进去,读书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学有所成,最终脱颖而出,先必须打牢基础。她不能因为自己比两个贪玩的堂哥强一点就沾沾自喜。

  屏风外面,孙先生训斥两个学生一顿,罚两人抄书。

  傅云启和傅云泰的手好得差不多了,没借口推托,兄弟俩撇撇嘴,悄悄朝孙先生的背影翻白眼。

  孙先生忽然转头。

  霎时一片窸窸窣窣的响动声。

  傅云泰反应快,扭过脸去假装在翻阅桌案旁的一本《小学集解》,不敢和先生对视。

  傅云启来不及收回脸上的憎恶表情,眨眨眼睛,试图蒙混过去,被眉头紧皱的孙先生扯出书房,提溜着耳朵揪到院子里罚站。

  外面并不怎么冷,但是人来人往的,回廊里丫头、婆子时不时从他面前经过,虽然她们尽量不露出异样神色,但还是能从她们眼底看到促狭和讥笑,傅云启羞得耳垂红透,恨不能钻到地缝里去躲起来。

  尤其听到孙先生表扬五妹妹的声音从糊了一层丁香色窗纱的槅窗里飘出来,他更是无地自容,满脸惭色。

  帐幔高卷,丫头把傅云英写好的功课送出去。孙先生接过,仔细看了一遍,面露赞许之色。同时惋惜,若是五小姐是位少爷,他何必愁不能替四老爷完成望子成龙的心愿?

  他走回书桌前,翻出两本手抄的书册,一本是《性理字训》,一本是《千字文》。

  &1dquo;从纲领开始,先读大段,然后大段分小段,小段分细段,每天通读三百遍。从明天开始,一日记诵一小段,隔一日背诵给我听。”

  把两本书交给丫头,孙先生踱步至屏风前,捋一捋胡须,朗声道。

  傅云英翻开书册,一目十行,《千字文》她以前背过,略读个几遍应该能重记诵,倒是《性理字训》她没学过。

  她合上书本:&1dquo;学生谨记。”

  孙先生教傅云启和傅云泰也是这个法子,先从背书开始,不用明白字句的意义,从头到尾背下来,背得滚瓜烂熟,不论先生从中间哪一段起头,他们必须能立刻接上下一句。如此背个几个月,先生才开始细讲段落的涵义。

  本朝规定,八股文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八股文的题目全部取自其中。想要飞黄腾达,就得考科举。科举考试最重要的就是写好八股文,而想写好八股文,必须熟读四书五经。本朝规定阐释题旨只能依据程朱理学派学者的传注,写八股文,只看程颐、朱熹的解经之法,每一个字,每一句言论,牢牢遵守程朱理学的规范。

  黄州县文风不盛,一般人家的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能考中秀才就心满意足,考中举人那是祖上烧高香的功德,全家都能跟着鸡犬升天。考中举人之后,大部分人选择凑钱疏通关系觅个肥差,很少有人继续苦读,把精力投入到会试中去。

  一来,江南的考生个个学富五车,届届包揽进士一大半名额,剩下的由北直隶和各地省府的学子瓜分,边缘偏僻州县的学子不管是学识还是眼界都比不过他们。每届会试,全国各地的学子齐聚京师,群英荟萃,个个出口成章,才高八斗,乃人中龙凤。跟人家比,小地方出去的举人连张口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和他们竞争。二来,考进士花销太大,之后应酬来往更是一不小的花费,寻常人家实在负担不起,也只有富庶的江南学子能够随心所欲地挥金如土。

  去京师参加会试的偏僻州县学子,要么是自负才学,觉得自己八成榜上有名,不甘心就此放弃。要么就是家境富裕,不愁钱钞,想借机出去见见世面。

  也就是说,考中秀才,读书的目的达到了。考上举人,完全是意外之喜。像傅云章那样年纪轻轻中举的,黄州县只有他一个,县里没有先生敢教他,也教不了他。

  这种情况下,先生教授的课程基本围绕着童子试和乡试,除四书五经之外的书不教。学生们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读其他书上面,每个人的案头只有四书五经。反正只要把这些书记得熟烂,县试、府试、院试肯定能顺利通过。

  《小学集解》、《幼学琼林》这之类的只是最基本的启蒙读物,课堂上主要先学《孝经》、《大学》、《中庸》,然后是《论语》、《孟子》,至于其他杂书,课堂上先生不管,学生平时可以自己阅读,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师长。熟读四书后,再开始接触《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

热门小说推荐
茅山鬼王

茅山鬼王

最火爆身负洪荒,天赋异禀,玄门之术,样样精通。二十出山,拳打宗师脚踢泰斗名扬华夏,雄震九州!我叫葛羽,一路荡平不平事,你不服,尽管来!...

七零锦鲤:遍地都是女主光环

七零锦鲤:遍地都是女主光环

简介关于七零锦鲤遍地都是女主光环小锦鲤渡劫失败转生到了七十年代于家三房小傻子。震惊鱼一万年,直接躺平,太好了不用修炼了。父亲是队里唯二高中生,母亲是城里来的知青,大伯是队里的生产队队长。小锦鲤坐了起来,这不就是传说的年代文女主标配?噢,打扰了,原来女主是原主姐姐,还是重生回来的,小锦鲤又躺下了。噫,隔壁小堂姐也不是原装,是传说中的抢夺女主机缘的穿书女?小锦鲤又坐了起来,嚯!坏女人,她可是很护短的。要是敢惹她,就算她脾气好也是会威的。嗯?但是好像不需要她出手,她的父母和姐姐就解决掉了。算了,她还是躺着当咸鱼吧。真好,她的读心术和空间还在,她可以一边嗑瓜子一边吃瓜了。咦,为什么对这个小哥哥用不了读心术?哼哼,男人(划掉),男孩,你引起了本鱼的注意!原女主于锦重回一世,誓不会再重蹈覆辙。利用前世所学引导父母走上原本该有的轨道。不会让所谓的穿书女再伤害她的家人一分一毫。这一世所有的一切都照着她预想的展。但是谁能告诉她,她亲爱的妹妹竟然被捡回来的小狼崽子叼走了?...

我是末世尸王

我是末世尸王

看着高墙之下被丧尸围住,一脸绝望的幸存者,唐业张开双手,大喊一声Welcometoparadise欢迎来到天堂...

仕途重任

仕途重任

简介关于仕途重任简介湖西县突的因房屋延迟交付而导致的大规模群众上访活动声势浩大,暴露出过去十年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扩张的经济展模式已经走到末期。前来湖西县挂职的省委秘书王成临危受命。他能否顺利完成使命?面对土地财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能否找到破解之法?他开启了政府现代化治理的探索之路…...

我的影子是食神

我的影子是食神

北漂在厨房里的小人物李更新经常安慰自己最穷不过要饭,不死总会出头。他揣着最朴实的想法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挣钱,不还乡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现自己影子里多了一个叫食神的落魄神仙。自此,千年帝都又出了一个惊世骇俗之辈。以完本二百五十五万字重生之股动人生,百万字窥视未来人品保证,请放心入坑。...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