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九十一章 范延光魏州兵变(第1页)

第92章范延光魏州兵变

李昪夺了南吴杨氏的江山,建立了南唐政权,自己做了皇帝。而在中原,石敬瑭正在为范延光伤脑筋呢。

范延光现在是天雄军节度使,是后唐封的天雄军节度使,但是现在他听说石敬瑭的晋军已经进了洛阳了,他也就从辽州退回到了魏州,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

石敬瑭颁下诏书,对他进行招抚,让他不要走无谓的抵抗了。范延光不得已,只好上表请降,但是这件事对他来说,是迫于无奈,所以难免就会阳奉阴违。

范延光以前没有达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术士,姓张,这位张先生跟他谈起命理之学,说范延光日后肯定是位高权重,能当大官。后来范延光果然达了,因此对这位张先生格外信任。有一次他做了个梦,梦到有一条蛇钻到了他的肚子里,于是他又请这位张先生给他解梦。张先生说,蛇和龙是一个种,将来你能做帝王。

结果范延光还真就相信了人家的话,从这以后,范延光就非常的自负,觉得自己就是个候补皇帝了。李嗣源在位的时候,他资历什么的都还不行,让秦王李从荣把他给吓得,当个枢密使都要拼命辞了,就害怕李从荣收拾他。李从珂登基以后,对他一直很不错,待遇很优厚,所以范延光也不好意思搞事情,而且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从珂的儿子李重美,就是最后跟李从珂一起放火自焚的那个儿子,时间就这么蹉跎过去了。等到现在晋朝开国,他就没什么顾虑了,不过,仓促之间就起兵的话,他又担心自己不是人家的对手,于是就先虚情假意的周旋一番。暗中给齐州防御使密琼写信,让他跟自己一块儿造反。密琼得到书信以后,也不回信,搞的范延光心里很不踏实,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于是就趁密琼出城办事儿,派人把他给杀了。随后就开始训练士卒,休整兵甲,准备造反。

晋高祖石敬瑭这才刚即位,屁股底下的皇帝宝座都没焐热呢,一听到这个消息,很是担忧,桑维翰就建议,咱们应该迁都到大梁去,并且还献计说“大梁北控燕赵,南通江淮,物产民丰,是一个水6都会。如今范延光要造反的迹象已经暴露出来了,正好趁这个时候迁都。大梁离魏州很近,如果他搞事情,咱们立刻就可以兵讨伐,迅雷不及掩耳,瞬间就可以搞死他。”

大梁就是开封,这附近有很多河流,靠着黄河,周围都是平原,6路水路都很便利,所以说是水6都会,打仗运送物资,走水路又快又省钱。

石敬瑭说你这个建议很好,于是找了个借口,说自己要去东巡,离开了洛阳。留下朔方节度使张从宾担任东都巡检使,辅佐太子石重甡,自己带着皇后妃子们就上路了,沿途百官迎送,安安稳稳,到了大梁。然后再次下诏大赦,加封凤翔节度使李从曮为岐王,算是继承了他爹李茂贞的封爵了,又加封平卢节度使王建立为临淄王,另外还封范延光为临清王,以此来安抚大家。

范延光被封了王,造反的想法也消了一半。偏偏他的手下,左都押牙孙锐和澶州刺史冯晖俩人不甘心,你不造反当皇帝,我们啥时候才能出头啊,于是这俩人就合谋,屡次劝范延光举事,范延光很踌躇,这会儿刚好又生了病,不能处理政务,孙锐竟然擅自上表诋毁朝廷,等到范延光知道了,使者已经出,追不回来了,于是招孙锐当面询问。

孙锐本来就是范延光的心腹,对于范延光的一切清清楚楚,他算命那些屁事孙锐都知道,于是就说,你不是老说你净做好梦,应该会做皇帝吗,光做梦不行动有用吗?你只要举事,必然能成功,爱拼才会赢。范延光一听心又热了,于是就依了孙锐,派兵渡河,焚烧市场,抢劫财物,可能是给自己攒军费吧。

滑州节度使符彦饶一看这情况,急忙上奏朝廷,说这范延光不对劲了。石敬瑭于是调动兵马,任命马军都指挥使白奉进率领骑兵15oo人,驻扎在白马津,命令东都巡检使张从宾担任魏府西南面都部署,又派侍卫都军使杨光远,就是刺杀张敬达的那个货,率领步骑兵1万驻守滑州,派护圣都指挥使杜重威率领步骑兵五千,屯守河南卫州。谁知道人情变化不可预料,西南面都部署张从宾奉命出兵讨伐反叛,结果他自己反而跟着范延光一块儿造起反来。

石敬瑭刚要任命杨光远担任魏府四面都部署,让张从宾做他的副手,忽然得到这个消息,说张从宾反了,于是,急忙调杜重威帅兵前去讨伐。杜重威还没来得及出,张从宾已经攻陷了河阳,杀了节度使石重信,就是石敬瑭的二儿子,然后又兵进洛阳,杀了东都留守石重甡,石敬瑭的俩儿子转眼就报废了。接着张从宾进兵汜水关,逼近汴州。

石敬瑭下诏,让都指挥使侯益统领禁军五千,会同杜重威前去讨伐范延光。又让宣徽使刘处让从黎阳进兵,跟他们会和。但是远水难救近火,现在的汴州城里,文武百官人人惊慌,只有桑维翰指挥部署,从容不迫,神色自如。石敬瑭顶盔贯甲,私下里跟他商量,说不如咱逃回晋阳去吧。桑维翰叩头进谏,说“贼人气焰虽盛,但是必不能久,请陛下稍等数日,不可轻动。”于是石敬瑭催促各军分头进剿。

马军都指挥使白奉进到了滑州,和符彦饶分营驻扎。结果到了夜里,有些军士趁跑出去抢夺财物,白奉进派兵出去抓了五个人,其中有三个是白奉进自己的部下,有两个是符彦饶的部下,白奉进下令,全部斩,然后通知了符彦饶。

没想到符彦饶这个人心眼有点小,不识大体,他因为白奉进没有先跟自己打招呼,心中很不高兴。白奉进听说以后,完全没有想到,符彦饶官到当这么大,却这么没有大局观,这么小心眼,于是就带了几个人,想着息事宁人,去跟符彦饶解释一下,不料符彦饶还不依不饶,说“军中各人管好各人的部下就好,你怎么擅自杀死我滑州军士,难道不分主客吗?”白奉进都解释半天了,没想到他还这么说,最后也火了,说军士们犯法,按军法处死,我处理的完全没有问题。我和你都是朝廷大臣,何分彼此,况且我现在已经来跟你赔礼道歉,你还不肯息怒,莫非也想和范延光一起造反吗?说完拂袖而去,符彦饶铁青着脸,也没挽留。

白奉进前面的话都没问题,论王法,你抓住抢劫的士兵,军法处置,也没什么问题,没跟符彦饶打招呼,最多也就是个礼节问题,他能来跟符彦饶道歉,也说明人家很识大体。但是他最后可能也是生气了,他最后那句话就说的太不应该了,给人家上纲上线、乱扣帽子,这未免过分了。结果就因为他最后这句话,人家符彦饶的手下就不愿意了,大家就追出去把白奉进给杀了。白奉进的随从仓皇逃脱,边跑边喊。双方的军士们于是身披甲胄,手持兵器,开始闹事,左厢都指挥使马万也节制不住手下的士兵,这情况眼看就要失控。

白奉进是马军都指挥使,就是骑兵部队总指挥,是级别很高的军官,糊里糊涂就被杀了,这事肯定不能不了了之。就在这个时候,恰巧右厢都指挥使卢顺密率兵来了,他就厉声对马万说“符公擅自杀了白公,必然是和魏州反贼通谋。你我的家属都在大梁,怎么不思报国,反而想要帮助乱贼,自求灭族呢。今天咱们一定要一起抓住符公,立一件大功,军士们听从命令的有赏,违令者立斩。”

马万听了默不作声,他手下有几个人呼跃而出,想要反抗,卢顺密指挥亲兵,把那几个人控制住,其他人才不敢乱动了。马万一看这情况,只好依了卢顺密,和都虞侯方太,还有其他一些人,一起攻打牙城,抓住了符彦饶,然后,就让方太把他押送到了大梁,石敬瑭下诏,赐符彦饶自尽,你去死吧。随即任命马万为滑州节度使,卢顺密为果州团练使,方太为赵州刺史。

符彦饶的死,让我又想起了符存审遗簇教子的事情了,当时就跟几个儿子说过,不要骄傲,不要奢华,不要显摆,功名来之不易。这符彦饶一时小心眼,又不好好控制自己的部下,结果部下闹事,他这个当领导的被裹挟进去,当其冲掉了脑袋吧。

.............

知识卡片

咱们今天说的白奉进和符彦饶之间火并这一类的事情,历史上其实早就生过,而且生过不止一次,咱们就举个例子,事情的经过几乎一模一样,但是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中唐时期有一位名将,名叫段秀实,执法非常严明。公元777年,郭子仪的儿子郭曦屯兵在邠州,放任手下的士兵抢夺老百姓的财物,还杀了人。当时的邠州节度使是白孝德,也不敢管,他手下的泾州刺史段秀实跟他说,这事您不管,我来帮您管。于是就把杀人抢劫的十七名军士全部逮捕,当街给斩了,老百姓看了,欢呼雷动。当时郭曦手下的其他士卒就准备闹事,人家段秀实坦然面对,自己摘下佩刀,让一个跛着脚的老兵给自己牵马,俩人就去了郭曦营中。郭曦的士卒看见段秀实来了,就想要杀他报仇。段秀实说“你们要杀一个老兵,哪需要这么多人?我这不是带着头来了吗?”然后又说,“郭尚书难道对不起你们吗?副元帅难道对不起你们吗?你们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呢?”

这时候郭曦也赶来了,段秀实就对郭曦说“副元帅功勋盖世,应该善始善终。今天,阁下却放纵手下任意作恶,你这样做,势必会引起混乱,影响国家安定,这不利于维稳啊。人们会说阁下是依仗着副元帅的名望地位,不遵守国家法律。令尊大人的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段秀实话还没说完,郭曦就赶紧下拜,说“您直言相劝,恩情甚大。我一定会约束士卒们,听从您的教诲。”随后转头对周围的士兵们下令,“立刻解甲归营,胆敢闹事者一律处死!”

段秀实一看,嗯,郭曦很懂事,当晚就没回去,特意就在郭曦的营中住了一宿,郭曦还生怕手下伤着段秀实,一夜没睡,保护着段秀实。第二天还专门跑去给节度使白孝德赔礼道歉,后来郭曦和段秀实都得以寿终正寝。

所以你看,多读读历史,遇到事的时候,正面教材反面教材都有,你想学哪个,这不是一目了然吗。

喜欢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请大家收藏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