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0章 织布机(第1页)

第2o章织布机

刘云龙的酒量本来一般般,特别是上次在木渎掉河里后,他一直不敢多喝。今天敬了师傅几碗酒,不知是怎么回事,回到家也没觉得酒劲冲脑。于是他决定去外面走走。

他沿着胥江走到运河边,再往南就是盘门了。沿着纤道往南走了一段路,就到了吴门桥。

吴门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建于宋代,它南北向横跨大运河,是苏州城南进出苏州城的唯一6路通道。吴门桥往南,有道路通往蠡墅镇和新郭镇,吴门桥的北面就是盘门水6城门。吴门桥南堍的东面是大片农田。田里的水稻已是返黄,很快可以收割,一些农民正在采摘棉花。

听村里人说,这片田属于官田。以前这里的官田有几千亩,后来一些官田变成了民田,余下1千多亩。余下的这1千多亩官田,主要用于府学的经费。

刘云龙记得后世苏州有名的苏纶纺织厂就在这一带,苏伦纺织厂鼎盛时有1.4万名工人。

现在已有2o户村民预定了4o台机器,有的定了2台,有的定了6台,待把机器交给他们时,他手里很快就会有12oo两银子了。为了能扩大再生产,他必须找块地,独立建厂,今天他到周边来转逛,就是来实地踏勘的。

他打算在这边先买4o亩地,建自己的工厂。目前的地价是一亩12.5两银子,价格基本算低的。这里紧靠大运河边上,建好码头后,货物运输便捷,周边又没其他作坊,将来工厂扩建也方便。他一边在田埂上走着,一边谋划着码头建设、道路交通建设。他看着田地的地貌,测算着该有多少土方需要回填。

他在察看田地时,突然感到空气中的风越来越大,天也渐渐地在黑下来,抬头一看,从东南面飘来一朵朵乌云,似乎要下雨了。

他没带蓑衣、雨伞,忙转身回家。走到半途,雨点子就下来了。

等他回到家时,天已整个儿黑了,雨点子已成了倾盆大雨,自己也成了落汤鸡。

家里的几个女工都赶回家去收晒在外面的衣服去了,妹妹还在摇着线,父亲坐在桌前,一看就是刚睡醒的样子,看来中午父亲是喝多了。

第二天、第三天依然是暴雨,刘云龙就留在家思考着今后的打算。

村里人买了细线机后,村外人也必将也来买机器。城里人知道消息后,城里的线坊肯定也会来买机器。前一阵子在各个木匠铺中只预定了2oo台机器的部件,明显不够了,需继续订制。随着细线机的大量销售,苏州将会有几万细线锭,对粗线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有可能出现苏州府范围的粗线供不应求,从而将常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的粗线集中到苏州来,甚至会将南京、扬州、淮安、杭州的粗线也吸引过来,苏州将成为全国的细线供应地。

现在农村里的妇女都靠纺线、缫丝为副业补贴家用,不能让她们失业,因此他暂时还不想设计多锭纺线机、缫丝机。

此时的英国正在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家不顾广大农民的利益,无节制的圈地展工业,害的许多农民不仅失去了土地,还被迫进城给资本家打工以维持生活,尽管对推动生产力的展有利,但对农民而言,很血腥。

如刘云龙现在就展多锭纺线机、多绪缫丝机,广大农村妇女就会失业,给本就贫困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刘云龙不想这么搞,只有当粗线、生丝供不应求时,他才会去展多锭纺线机、缫丝机。

细线多了,苏州各线坊的纺纱度肯定跟不上,倒可能导致细线价格跌价,细线价格下跌,又会影响他的细线机的销售,为了维持细线价格,确保他的细线机销售,他决定建厂纺纱、织布、织丝绸。

纺纱就是将2股或3股细线交绕在一起,成为直径比细线略粗,但强度和耐磨程度比细线高很多的棉线。有些特殊的线可有6股线交绕在一起,比如刺绣的线,他见过母亲、妹妹刺绣时用的线,最多时就有6股线,刺绣时,遇到线脚需用细线时,就把线辟开,辟出1股、2股、4股线。

普通纱没什么技术,只要把2-3股细线缠绕在一起就行。2股线的并合最容易,2根线围绕同一轴做圆周运动就行了。织丝绸的丝就是将2股丝交合在一起的,只是丝线的交合比较特殊,它是以一股丝线为芯线,将另一个丝线包裹在上面的,称为包覆。

3根线的并合有3种方法,一种是3根线绕同一轴同时做圆周运动;一种是1根线做芯线,另外2根线围绕着该芯线做圆周运动,与丝线的并合类似,包裹在该芯线上;第三种是3股线像女人扎辫zi那样交绕在一起,这种纱的强度最高,织出来的布也最耐磨。妇女自己扎辫zi很容易,但要把线像扎辫zi那样纺成纱,却是不易,线坊里都是有专人纺的,效率不高,一人一机纺一根纱。

刘云龙来自后世,2股线的交合很容易解决,大部分的线坊都用2根线并合,也是一人一机一线。3股线的交合,前二种也容易解决,第三种纺高档纱需要让3根细线分别做“8”字运动。要实现细线的“8”字运动,每根细线在二个圆盘上运动,当细线在第一个圆盘的滑槽上运动到与第二个圆盘交合处时,用一个推杆把线推到第二个圆盘的滑槽里,待细线在第二个圆盘的滑槽里运动到与第一个圆盘交合处时,又把这根细线推回到第一个圆盘的滑槽上,3根细线循环走“8”字运动,高档纱就纺成了。这种纱强度高,还耐磨。绸缎绫罗中的“缎”和“罗”,就是用这种高档纱、高档丝织成的。军人因经常要训练,在地上摸滚爬打,因此军服也是用这种棉纱织的布做的。后世的手套也是用这种棉纱织的。

织布机既可以织棉布,也可以织丝绸,只是使用的梭子有所不同。

明代的织布机是当年黄道婆改进的,经线的上下换位是靠脚踩,梭子靠一只手甩,一只手接,将纬线来回穿走,因此只能是一人一机,且由于梭子比较笨重,手臂长度又有限,布幅大了无法来回甩动,因此织出来的布幅不大,大多在2尺-2.5尺。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拼缝就多。后世英国人约翰·凯伊明的飞梭织布机,是用弹簧将梭子在横向的滑槽里来回飞行的。

刘云龙心里想道,新设计的织布机,梭子不能用那种笨重的木制梭子,改用竹子。苏南地区的竹子很多,竹子的强度也高,弹性也比木质好。

为了便于引纬机构来回推动梭子,梭子两头应该有铁头,这样对梭子的弹力就足。

弹簧只能用钢制作。这个时代还没有合金钢,就只能暂时用这个时代的所谓“精钢”来制作。

经线上、下换位的棕架板用绳子吊在上部的横杆上,棕架板做直线运动,可用传动轮来完成。一块棕架板固定在两端的二根滑杆上,每个滑杆开有椭圆形孔,滑杆可在垂直向的滑槽内上下滑动。每个传动轮上装一个凸块,凸块伸进滑杆的椭圆孔内。椭圆孔的最大直径与凸块做圆周运动的直径相同。当传动轮做圆周运动时,传动轮上的凸块也做圆周运动,凸块拖动滑杆,滑杆做上下直线往复运动,带动该棕架板做上下直线往复运动。该棕架板做向上运动时,另一个棕架板在重力作用下做向下运动;该棕架板做向下运动时,另一个棕架板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向上做运动。

当二块棕架板都运动到顶端,达到最大间距时,飞梭迅在上下二层经线之间通过,就完成了纬线的传送。

梭子通过后,立即用织机杼板上的筘对穿过的纬线压紧。杼板是做水平纵向往复直线运动,如此循环往复。

布织好后,卷在卷布轴上。卷布的度与经线的送经度要协调,防止经线产生额外的张力。飞梭的频率、线的直径决定了卷布的度。飞梭的频率也决定了棕架上下运动、杼板水平运动的频率。这些参数需要计算,在主动轮直径、经线直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来确定飞梭频率、卷布度,确定传动轮的度。这些参数确定了,才能确定传动齿轮的齿数、直径。

没有电力,动力只能采用水力。苏州是平原地区,没有天然水力,只能采用人工水力,即通过牛拉水车将水从河里提上来,再利用水力驱动长轴转动,长轴上的齿轮带动每台织布机的主轴,织布机的所有转动机构都由这根主轴带动。

这次,除机架、棕架、杼板继续使用木质外,其它部件大多改为铁制。长轴、主轴、大转轮、从动轮、滚轴、圆盘、滑槽、齿轮等全部用铁来铸造。尽管目前还没有齿轮床、镗床这样的精密设备,但用铸模铸造后,齿轮基本的啮合度还是有的,只是运行起来没有后世的织机那样平稳。目前的冶金工艺还不能制作4米以上的圆柱钢轴,只能采用销轴连接将一根根短钢轴连接成织布机的长轴。

想好之后,拿出笔墨和纸来,开始设计织机,接着设计工厂的图纸。

刘云龙准备先建6个织布车间,放24o台织机;6个纺纱车间,12o台24锭绕线机或并线机,还要有码头、堆场、办公楼、维修车间、工人的更衣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设备仓库,有工人了就得建厕所,工人多了,还得建食堂,顺便给父亲也专门建了个明胶熬制车间,将来让父亲直接在厂里管理生产。

他在图纸上画出了平面布局图,把织布车间、纺纱车间、仓库、水车位置都在图上标注了出来。然后设计码头、堆场、水车、车间、仓库、办公楼、食堂等的建造图纸。他初步估算了一下,4o亩地已足够放得下这些车间、场地了。

图纸设计期间,各木匠铺冒雨送来了3o台机器的部件。他向各木匠铺又追加了2oo台机器。他一个人组装太慢,就让铁铺的人帮忙组装了3o台机器。

他本子上记录的订单已有4o户,村里没钱的人还在继续筹钱中。刘云龙关照村民,实在筹不到钱的话,千万别勉强,绝对不能借高利贷。高利贷是个吃人的行当,借了高利贷,说不定这辈子做牛做马也还不清。

当村民们把这3o台机器冒雨抬回家时,刘云龙手里回收了9oo两银子的机器钱。待后续的37o台都卖出去的话,就能回收两银子。这4oo台机器的利润是6ooo两银子,已足够他开厂了。

待他设计完织布机、工厂时,雨停了。

这次暴雨整整下了1o天,河水水位已涨到了刘云龙家前院的场地上,村里的田地都被淹没在水中,长有1尺多高的水稻、棉花都被淹没了。水稻、棉花都已到了开花季节,这场暴雨让村民们欲哭无泪,即使大水能很快退去,但今年的水稻、棉花减产已是铁板钉钉了。

在平时,养蚕的蚕农采下桑叶后,如桑叶上有露水的话,不能直接喂蚕,必须将桑叶晾一晾,待露水干后才可喂蚕,否则会在蚕群里流行曲霉病。

在后世很多小学生在家学着养蚕,父母、爷爷奶奶又不懂,一大早从小区的绿化带里采了桑叶就喂蚕,造成大批的幼蚕死亡,原因就在这里,桑叶上有露水,幼蚕得了曲霉病,死了。

只要不是下雨天,中午、下午采的桑叶,就不需要晾了,可以直接喂蚕。

这场连下1o天的暴雨对养蚕人来说,家里就这么大,根本没地方晾大量的桑叶,因此大批的蚕被饿死,对于蚕农来说就相当于少收了一季蚕。

所以这场暴雨,无论对稻农,还是对棉农、蚕农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按理,苏南地区过了中秋后,很少再有台风,可小冰河时期的气候根本就不能用平常的节气来解释。

在后世《明朝江苏大事记》上载有“崇祯十三年秋,江苏大水。”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再造汉明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女主必须貌美如花吗??

女主必须貌美如花吗??

文案沈云巧五官平平其貌不扬,曹氏最大的心愿就是卖了她给宝贝大孙子娶媳妇,奈何十几年过去也没人站出来做那个冤大头,直到有天,满腹学识的小秀才敲响了门云巧没有照过镜子,但从小人们就嘲笑她长得丑,是做丫鬟的命,她不想被卖去伺候人,嫁不了隔壁村的瘸子,就嫁本村的麻子,云妮说了,只要找个厉害的靠山,山鸡也能变凤凰,后来云妮告诉她唐家小秀才是十里八村最有出息的时,她义无反顾就下手了。只要看得远,管他踩着哪个男人的肩膀呢??内容标签天作之合青梅竹马主角沈云巧┃配角┃其它一句话简介女主必须貌美如花吗立意智慧的女人最漂亮...

那些年遇到的异事

那些年遇到的异事

简介关于那些年遇到的异事这个世界真的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吗?有没有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事件,我们的梦境有时候为什么会在现实生活中生...

离婚后,霸总追妻追到腿软

离婚后,霸总追妻追到腿软

简介关于离婚后,霸总追妻追到腿软本书前期节奏较快,偏重于婚后甜宠说明男女主之间没有任何第三者,前期分开只是有小误会而已,小的不能再小的误会哈~众人皆知鹿城之王江易珵是个冷漠寡淡之人,对什么都不在意,更别提是女人这种生物了。就连他的隐婚妻子任兮也是这么认为的。结婚四年,夫妻俩相敬如宾。哦不,准确来说是江易珵单方面忽视,任兮这个妻子那是好的没话说。贤惠,孝顺,善解人意都是她的代名词。直到有一天江易珵看着手里新鲜出炉的离婚证,本来应该高兴的他却高兴不起来,以为只是短暂的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他错了,错的离谱!他是喜欢任兮的!此后他幡然醒悟,果断追妻。奈何女人身边的苍蝇太多,打一只来一只,打两只来一双。酒会上看到别的男人对任兮大献殷勤,江易珵再也忍不住了,凑上来抱着她说,老婆复婚好不好?女人笑的勾人,摇晃着手里的红酒杯,我包养几个小鲜肉不香吗?江易珵一张俊脸被气绿了,咬牙切齿道,小鲜肉有什么意思?老腊肉才更有嚼劲!后来男人将她抵在墙上,霸道的把她圈在怀里,居高临下的看着她,目光冷冽又偏执,你只能是我的!江易珵是商界矜贵的王,唯独向任兮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蓄意引诱,禁欲老公他又野又撩

蓄意引诱,禁欲老公他又野又撩

简介先婚后爱蓄谋已久暗撩荷尔蒙爆棚旗袍冷艳经纪人(小白兔)Vs禁欲闷骚京圈大佬(大灰狼)江祈年是影帝,姜栀是他经纪人。姜栀以为他是她的救赎,殊不知他是她的噩梦。他生日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蓄意引诱,禁欲老公他又野又撩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小雪莲精谈墨眼看就要化形却被人摘走,转世投胎成谈家备受宠爱的小女儿。直到她现,自己竟成了前世从师尊的世间镜中看到的那个悲催炮灰,被绿茶表妹当做嫁给魏刻礼的踏脚石后,更被害惨死。父母一夜白头,三个哥哥为她报仇反落得身败名裂,下场凄惨。但这辈子既然有她在,谁都别想伤她家人分毫!谈墨跟我玩儿绿茶?今儿就让你见识见识满级大佬的茶艺!记者魏少,您最欣赏您夫人哪一点?魏至谦善良可爱,好清纯不做作。记者谈导,您的新片被观众奉为神作,您是怎么创作出这么牛的剧本的?谈大哥没有没有,剧本其实不是我写的,只是她要低调,不肯署名。记者谈天王,您的新歌已经问世,立即横扫全球榜一,词曲创作简直神了。谈二哥哪里哪里,词曲其实是一个对我非常重要的人创作的,要是没有她,根本没有这歌的成功。但她低调,不肯署名。记者谈画家,您这幅画一问世就被拍出了十位数的天价,不知道灵感源自哪里?谈三哥都是因为她。记者谈大哥谈二哥谈三哥妹妹从来都是这么帮我们,不求回报。魏至谦谈墨这么单纯,没有我的保护,她还不得被那些绿茶白莲欺负死啊。众人摔!到底谁欺负谁啊!...

史上最强方丈

史上最强方丈

弟子八戒!敢问佛祖,和尚可能娶亲?张天道手持滴血戒刀对着佛,遥遥问道,神情恭敬,双目闪烁着冷意。谁说和尚不能养僵尸?算卦?娶亲?佛爷偏偏就做了,谁敢不服?问问佛爷手中的禅杖?就告诉他!西天想他了!且看张天道如何将和尚事业发展广大,话说系统,接下来是什么世界?本文章讲的是一个和尚穿越万界,将佛门发扬光大,一个和尚穿越万界,将佛门发扬光大,重要的事说三遍,一!二!三在哪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