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5章 谁是李福达(第2页)

兵科给事中刘琦挺身而出,毫不留情地批判郭勋道:“那些求讨书信者,必定是知情者;而那些受嘱的党羽,显然是意图贿赂。此案的真相,恐怕远非表面那么简单。”他言辞犀利地剖析道:“那妖贼名为李午,其中的‘午’字,乃是四正之时,正阳之位,寓意着极大的邪恶。而张寅之名,乃是岁建寅,人生于寅,这其中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户科给事中郑一鹏也站了出来,他声称:“经过深入调查,我现张寅的罪行深重,这更让我意识到郭勋的罪行远不止于专横跋扈。郭勋明知张寅是谋反杀人的恶之徒,本应揭其罪行,为国除害,但他却与之往来结交,显然是狼狈为奸。”

御史潘壮也上疏直言不讳:“张寅,天下人皆知其为李午;而李午,更是天下公认的谋反之人。为了维护朝廷的法度,恳请将张寅严惩不贷,同时解除郭勋的兵权,以儆效尤。”

……

在案件尚未水落石出之前,这些言官们已经先入为主地认定张寅就是李午,就是李福达。他们似乎已经被某种力量所牵引,迫不及待地想要给张寅定罪。

在明代,言官们无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的人数之众,堪称历朝之最,多数都身负进士的光环。这些言官,虽品级不高,却心怀坦荡,无惧无畏,敢于直言不讳,不惧得罪权贵。而他们的权力,却重如泰山,即便是二三品的大员,见了他们也不得不恭敬有加。

朱元璋如此精妙的设计,意在将这些既有胆识又饱读诗书的言官们,化为“天子之耳目”,让他们成为查不法、查贪官、查奸佞的利剑,确保大明江山永固。

士大夫们并非简单的工具,他们内心有着独立的意识,有着“从道不从君”的坚守。言官们,尽管身处皇权的阴影下,却时常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化身为“公理”的守护者,向那些皇帝宠信的奸佞宣战。

在这场风暴的中心,言官们或许就是这样看待自己的——既是皇权的耳目,又是公理的守护者。

马录的果决与坚定,赢得了整个士大夫群体的赞誉。吏部侍郎孟春由衷地称赞道:“昨日劾郭勋之举,真是大快人心。那郭勋虽然喋喋不休,但越是如此,越显得他的无耻。”大理寺丞汪渊也感慨道:“昨日见到你的章奏,攻伐巨奸,真是令人振奋。若非有你这般大风范的人,岂能至此。”工部侍郎闵楷更是赞叹不已:“今日读到你的奸之疏,风骨卓然,中外皆服其公正,奸雄已落其胆矣。”

在这样的氛围中,马录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深知,自己不能有任何犹豫和退缩,必须排除一切奸佞势力的干扰,走到那个早已认定的“真相”面前,揭开它的面纱。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失败了,那么这些追求正义的人们的努力,不就成了一个笑话吗?

于是,马录开始了他的调查。这一查,还真让他查出了惊喜——那真相,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惊心动魄。

在一连串错综复杂的线索中,官府终于捕获到了一众新的人证。定襄县的韩良相,这位在北京结识了李俊、李二和李三等人的关键证人,突然浮出水面。据他回忆,那三人曾在某个隐秘的场合向他透露:“我们是李福温之子,如今在上官府中的张寅,其实真名叫李福达,他正是我们的五叔。你若不信,只需掀起他的帽子,看他是否是个秃子。”韩良相心中一动,随即暗中观察,果然现张寅头顶光秃,与三人所言完全吻合。

同时,从陕西方面解送过来的十五个目击者也为案件增添了重量级证据。官府特意安排了一场辨认会,让张寅与一众皂隶站在一起。这些目击者一眼便认出了张寅,纷纷上前扯住他,坚定地说:“没错,这就是李五!”

就在案件看似即将尘埃落定之际,一些疑点却悄然浮现。张寅的年龄成为了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根据记录李福达户籍的黄册,张寅应该只有五十一岁,但眼前的他却已是六十六岁的老者。此外,崞县县民杜文住的证词也带来了混乱,他坚称李福达曾娶了自己的姐姐杜氏,可张寅的妻子却分明姓林,而黄册里李福达的妻子则姓张。

这些疑点,对于已经深信不疑的马录来说,似乎只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他迅公布了再审意见,断定张寅、李五、李福达实为同一人,并依照律法处以极刑——凌迟。

如果故事就此结束,那它仅仅是一个清官明断的简单故事。但马录的追求远不止于此。他深知,正义不应仅止步于一两个人的清白,更应彻底荡涤世间的浑浊。因此,他决心将这场“正义”的火焰燃烧得更旺,直至将朝堂上的一切奸佞烧尽。

嘉靖皇帝的心情犹如乌云密布的天空,压抑而沉重。自他登上皇位以来,杨廷和为的文官群体就像一群喋喋不休的乌鸦,时刻在他耳边提醒他要守规矩。然而,身为天子,他又怎能容忍自己的权威受到任何人的掣肘?

嘉靖帝对于权力的掌控有着天生的敏锐和天赋,他像一头狡猾的猎豹,时刻准备扑向那些敢于挑战他权威的人。左顺门的鲜血事件,便是他给这群士大夫上的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君是主,臣是仆,该闭嘴时就闭嘴。

“大礼议”一事后,嘉靖帝对文官们的信任几乎消磨殆尽。为了平衡朝堂势力,他开始大力提拔那些身份尊贵的人,郭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郭勋的崛起却引起了言官们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弹劾郭勋,罪名五花八门,从侵占军田到给亲戚走后门,再到剥削士兵,无一不指向他的贪婪和腐败。

在嘉靖帝的眼中,郭勋却是个难得的“好同志”。他相信郭勋的忠诚和能力,对于言官们的弹劾,他总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当马录鼓起勇气弹劾郭勋时,嘉靖帝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案子交给巡抚去办吧。”言下之意,他并不打算深究郭勋的罪责。

张寅案再审结果出来后,嘉靖帝虽然认可了马录的判案,但对郭勋的处罚却只是口头指责了一下。这种明显的偏袒和庇护,让朝中的言官们感到愤慨和无奈。他们知道,想要真正揭露郭勋的罪行,还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而这场关于权力、正义和真相的较量,也注定会愈激烈和复杂。

言官们对于皇帝的偏袒深感愤慨,一场名为“正义”的追击风暴正悄然爆。这些身负监察之责的官员们,纷纷挺身而出,上疏弹劾郭勋,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其中,更有两份奏疏是二十多位官员联名上书,他们言辞犀利,直指郭勋与反贼勾结的罪行,声称此人罪无可赦,皇帝不应再包庇纵容。

然而,就在言官们声势如虹之际,皇帝的心腹张璁和桂萼却道出了另一番话。他们暗示言官们内外勾结,借端陷害郭勋,其目的更是为了逐步打压那些曾参与“大礼议”的官员。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嘉靖皇帝的心头。

嘉靖皇帝回想起那段令他头疼不已的“大礼议”时光,文官们集体哭谏的场景历历在目。他心中的愤怒如同火山般喷薄而出,这些人,究竟为何要置郭勋于死地?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所谓的“正义”吗?不,嘉靖皇帝看出了言官们的真实目的——他们是在向皇权起挑战,试图用一种名为“公理”的力量来驯服他这位至高无上的皇帝。

想到这里,嘉靖皇帝对于李福达一案的态度已经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心中或许已有了翻案的念头,毕竟,对于他而言,维护皇权的尊严和权威,远比追求一个所谓的真相要重要得多。

皇帝闻讯后,立刻下令锦衣卫火赶往山西,全面接管这桩棘手的案件。他深知此案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于是特意指派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联合锦衣卫,共同进行会审。这场会审历经六次,每一次都牵动着朝野上下的神经。

前五次会审,均由刑部尚书颜颐寿亲自坐镇。他面对着堆积如山的案卷和形形色色的证人,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参与审判的官员人数不断增加,从九卿到五府,从科道到各部,似乎都在向世人展示着朝廷对此案的重视和公正。然而,在这看似公正的审判背后,主审官员们却不得不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他们如同在皇权与舆论的夹缝中艰难挣扎。

第一次会审,场面虽然庄重,但结果却有些敷衍。双方证词被简单地重复了一遍,并未现新的证据,原判得以维持。嘉靖皇帝得知后,大为不满,敦促会审官员们“勿得徇情回护”,务必查清真相。

第二次会审,局势骤然紧张。一个重要证人突然翻供,原本坚称张寅就是李福达的李福达妻弟杜文住,此时却改口称自己与李福达并无亲缘关系。他声称自己的姐夫也叫李福达,但身材矮小,脸上有麻子。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颜颐寿措手不及,他不敢也不想轻易给出结论,只能将供词一一列举,含糊其辞地处理。嘉靖皇帝看到这样的结果,怒火中烧,再次斥责主审官员徇私舞弊,甚至扬言要亲自审讯犯人。经过一番劝说,皇帝才勉强压下了怒火,但他明确要求,下一次会审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第三次会审,颜颐寿再次审视了双方的证词,他现原告的证词中确实存在诸多疑点。然而,指证张寅为李福达的证据链却依然看似完整。在皇帝一次又一次的催促和斥责下,颜颐寿只能硬着头皮,再次赞同原判。然而,嘉靖皇帝并未就此罢休,他再次告诫颜颐寿:“不许仍前回护。”

皇帝一次又一次地驳回官员们的审判结果,他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他要翻案。这场看似公正的会审,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皇帝与朝臣们之间的一场较量。在这场较量中,谁将成为最后的胜者?真相又将如何浮出水面?一切都充满了悬念和未知。

颜颐寿此刻已身处绝境:倘若他坚持原判,势必将激怒皇帝,引来无尽的麻烦;然而,若他贸然改判,又该如何推翻之前铁证如山的证词?更重要的是,一旦改判,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官员们也将难逃厄运。面对这样的困境,颜颐寿只能寻求一个折中的方案。他一方面坚持认为张寅即是李五和李福达,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承认,无法证实张寅参与谋反的罪行。

为了挽回些许局面,颜颐寿毅然呈上了一篇悲壮的奏疏,详尽地叙述了从马录审案至第四次会审的整个过程。他坚信,若此案为诬告,那整个文官系统都将陷入腐败的泥潭,这是绝不可能生的事情。然而,皇帝已然听不进任何解释,愤怒地斥责审案官员们“朋谋捏诬,泛言奏饰”,命令他们“戴罪办事,待再问明白,一总落”。

第五次会审时,官员们若仍看不清形势,那真可谓愚蠢至极。一些证人在这关键时刻“适时”地改变了口供,马录也主动承认了自己的失职。审案人员最终推翻了之前的结论,认定薛良为诬告。

事情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真相却已变得面目全非。

倘若张寅真的是那传说中的李福达,那么因为岁月的洗礼,出现相互矛盾的证词无疑是极其寻常之事;但若张寅与李福达并非同一人,哪怕是一丁点的疑点被轻易忽视,都有可能酿成一桩无法挽回的冤案。从案件本身深入剖析,张寅、李五、李福达这三个身份,看似紧密相连,指向同一人,然而,这看似完整的证据链,实则如同被迷雾笼罩,难以通顺连贯。

热门小说推荐
说一次亲一下,离婚你还说不说

说一次亲一下,离婚你还说不说

简介关于说一次亲一下,离婚你还说不说曲忆忆穿进自己写的书里,成为第二天就要嗝屁的炮灰女配,为了保命使出浑身解数。跳车,被锁住了。拿刀,被现了。跑路,被逮住了天无绝人之路,好在大佬喜欢看她削苹果,关键时刻能保命。开始的开始,他掐着脖子将她抵在门板,大反派那是什么眼神,是不是又要喜提二杀了?后来的后来,他捏着下巴将她堵在墙角,薄司寒那是什么眼神,是不是又要’交待’在这了?曲忆忆他们好像都很怕你。薄司寒摩挲着她的下巴谁不怕我?只有你胆肥。曲忆忆我也是怕的。薄司寒怕什么?曲忆忆怕你…薄司寒掐着她的腰倾身而下,曲忆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反派大佬,你…确定没崩人设么?...

重生1984从赊拖拉机开始崛起

重生1984从赊拖拉机开始崛起

简介关于重生1984从赊拖拉机开始崛起本书不装逼不打脸,纯创业日常感情亲情。悔恨终生的亿万富豪冬庆,意外重生回到妻子难产那一个雨夜。冬庆誓,这一世绝对不再重蹈覆辙。这一世,他只有一个目标,赚钱养家宠老婆贩卖陶瓷,承包拖拉机厂,去鹏城圈地皮利用先知先觉,一步步成为新世纪级富豪,事业家庭双丰收。...

十万份穿越后回归

十万份穿越后回归

苏越很幸运。也许是因为名字中有越的关系,他穿越了。更幸运的是,他穿越成了十万份。有些甚至穿越到了同一个世界当中。苏越主角反派配角都是我,你敢信但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十万个苏越们,又穿越回来...

男主发疯后

男主发疯后

起点VIP2023815完结18463万字3386万总推荐文案姚守宁觉得自己可能中了邪。她近来恶梦频频,先是梦到姨母过世,接着又梦表姐化名为说书人口中的精怪敲门。可她娘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妖怪,只是世人愚昧,受传说蒙蔽。只是下一刻,恶梦成真。她看到表姐披麻戴孝,带着姨母的死讯而来,长相还与她梦境之中一致她听到表姐的身体之中,还隐藏着另一道对她恶意极大的声音。貌美如花的少年救了她娘后,被古怪的黑气钻入身体。一切都与她娘说的完全不一致。就在这些事情发生后不久,姚守宁就听到了长公主家的那位陆世子,突然发了疯的传闻。...

带着梦境去修真

带着梦境去修真

三十而立的中年老处男萧腾风,意外在梦境中穿越,成了自带Bug的穿越人士。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修仙了。。。功法不懂?没事!咱睡一觉其义自见!炼丹,炼器没有时间?不怕!咱一梦百年,有啥问题咱梦里解决!啥叫全能?全能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咱做不到的!好不容易穿越一回,要是没有点能耐出门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么?新建书友群9o2o33o32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聊聊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带着梦境去修真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影视世界从匆匆那年开始

影视世界从匆匆那年开始

年近三十的王默每天过着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冥冥之中上天似乎听到了他的请求,一个来自四维世界的系统找上了他!...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