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940 土豆的威力(第1页)

“就这样,吸血鬼莽古斯被人们从心底揪出来打败,在东边的部落里被完全消灭了,老僧哥一家上下重新露出了笑脸,东边的部落里吃起了青食,吸血莽古斯的故事广泛流传,告诉我们,愚昧和迷信才是最大的莽古斯,如果我们闲来无事就多读读《走近科学嘎啦吧》,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去学习科学知识,遇到了怪现象,先来学校请教先生,让衙门前去调查,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谜团,没有什么莽古斯啦!”

清脆的朗读声回荡在小木屋里,透过玻璃窗,明亮的日光射进了屋内,在窗前投下了斑斑的亮点,坐在脚边的小孙女大声朗读着手里捧着的书本,而在她身边,临窗炕上盘坐着、歪倒着四五个大人,都惬意地眯着眼睛,享受着做完早饭之后,炕上还没有完全散去的余温,并且彼此地议论起了书里所说的内容。“苜蓿也是可以吃的么?”

“北海的苜蓿又粗又老,就是嫩芽也不能入口,他们说的苜蓿草,是不是和黄金豆一样,都是汉人从天界拿来的好东西?”

“大概是的,可我们那从来没有商队卖什么青菜干那!”

说到商队,好像和说准什么似的,炕上的男人突然神色一动,透过敞开的窗户往西边看了一眼,同时俯下身子贴着炕倾听了起来,大概是这样听得不准确,过了一会,他还下到地上,贴着土地听了起来,“有马队来了,隐约还有马铃声——是商队来了吧!”

“那钦老哥!”果然,不一会儿,院子外头就传来了大呼小叫,“商队在前头要进村啦,你们快把车子准备好,来拉煤吧!”

“哎!”这一下,那钦一家很快也被惊动了,“来啦来啦!你们今年准备买多少煤?我们心里可没个数!这还是头一年烧炕呢!”

“这得问头人去!”

这个小小的新建村庄很快就活跃了起来,倘若把视线拉高的话,便可以看到,隔着野地,这儿撒一点、那儿撒一点的院子内,都走出了蚂蚁大小的人头忙碌了起来:和南方稠密的民居,又或者是北海那边过冬草场的拥挤不同,这个村落的房子虽然小,但院落却普遍很大,而且互相撒得很开,有些院子都有个四五亩地,站在院门口都不怎么能看清里头的房子,这是盛京附近的村落都没有的事情。

这样的一个村子能有南边的一个县城大,可以说,院子里的自留地就可以满足一家老小的口粮了——这也是把院子建得很大的用意所在,虽然村子里的百姓不能领悟周老七所说的‘三重防线’,但他们已经本能地在遵循这样的避险思路了:院子是有篱笆的,比起没有防护的耕地多了一重保险,这样,就算外头的耕地被野兽给冲毁了,至少自家附近的收成能保证,怎么样也饿不着肚子。

同时,房子小,这样需要的采暖资源也少,其实,倘若按照在北海的习惯,那么,他们砍林子造房子时,留下来的柴火也够一冬烧的了,但这样的‘够烧’,指的是在冰天雪地里能有一口暖和气,不至于冻死。人们入乡随俗的度是非常快的,哪怕是鞑靼人融入女金村落,也一样如此,不过是小几个月的功夫,刚够建好房子,收成一批土豆,鞑靼人也已经开始比量着女金农户看齐了,希望在冬天里能和他们一样的取暖——那这样的话,柴火就未必足够了,瞧着女金农户都在准备买煤,他们也想跟着尝试一下,毕竟,在北海,过冬的燃料不是牛粪就是木柴,他们也没有什么烧煤的经验。刚到建新的时候,见到周围就有林子,却还有人烧煤升炉子,他们还感到很新奇呢。

“煤这东西是有好处的,烟小,而且暖得久,夜里不用起来添柴火,再一点,还是因为建新附近就有煤矿,烧煤便宜……一冬的话,你们按着两千斤准备就行了,后墙都还垒着柴火呢,赶明儿我到你们家转悠一下,看看炕都烧得好不好,有没有跑烟,要是有,乘没下雪赶紧重新盘一下……怎么样,烧炕舒服吧?这不比烧炉子强?当时让你们买点玻璃,这也没说错吧?明天我来教你们怎么熬浆糊封窗……”

那钦哎哎地答应着,满脸都是亲热的笑意,刚从头人——也就是村长院子里出来,身后呼啦就围了一圈的鞑靼同胞,都是七嘴八舌地用家乡话问着刚才村长说了什么——这都是那钦的亲戚,说起来也算是他的统领,那钦这一支小旗,在和哥萨克人的冲突中死伤惨重,年轻的壮丁损伤大半,眼看着就无法过冬,正当族群分崩离析,大家要各投前程的关口,南面的女金人跑过来,带来了建新正在招贤纳士,而且需要女人和他们的勇士婚配的消息——

反正本来就保不住自己的草场,老人小孩可能都会在今年冬天饿死,女人要么得改嫁,要么就得带着牛羊迁徙去荒地里苟延残喘,那钦一听说还有这么一条活路,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组织全族人,带着尚未被寻衅掠夺的帐篷和牛羊,千里迢迢地南下来投奔他们的远亲了——他一个表亲的表亲嫁给了女金人,也算是沾了那么一点点亲戚吧。

北海这附近,66续续迁徙过来的鞑靼人并不止那钦这一支,还有新寡的乌云其其格,他们的部族住在北海东岸,听说也在哥萨克骑兵的压力下选择南迁,一整个化冻季,泥泞的冻土草原上都是深深的马蹄印和车辙,起码有几千人顺着这条道路南迁投奔建新。而建新周围也满是伐木的声音,一个简单的经济循环立刻就建立起来了:先到的布里亚特鞑靼,在女金人的组织下伐木除根,平整耕地,随着田师傅的教导,紧急播撒了土豆种子,随后留老人小孩照看田地,不论男女,只要是壮年的赶紧继续去伐木:砍下来的木头除了给他们自己建房之外,还可以卖给女金人,让他们运回城去,在城里建木屋,甚至还有些会搭建北地木屋的鞑靼人因此跟着进城去做工了,也颇为赚到了一笔钱。

就这样,除开带来的牛羊之外,几乎是一穷二白的鞑靼人,在建新就逐渐站住脚跟了。最穷的一批人,跟着女金人学会了建地窝子,现在还住在地窝子里,伐下的木头全都卖给女金人了,这是因为他们的牛羊因为种种缘故,在南下的路上消耗殆尽,或者本来就被人夺走,他们是乞讨着跟族人一起南下的,或者还受了亲戚的恩惠,欠下了债务。比较殷实的家庭,比如那钦这样的小头人,就留下一批木头来建房子,甚至还有余钱买了玻璃来做窗户,这东西倘若没有女金村长的指点,他们是绝对不会买的,第一是没有这个概念,第二当然也是因为想不到玻璃居然是他们能消费得起的东西,这东西看起来简直价值连城,精致得不像会出现在农民牧民的家里,没想到说起价格来居然还真不算太贵!

打到六月为止,差不多也就是第一批南下的鞑靼人,马不停蹄地都平整出了一小块耕地——几亩的样子,把土豆给种下去了,同时还维持着他们的牛羊群,因为其余的空地虽然一时没有平整,但撒下女金人给的草种,很快草就长出来了,再有一些本就存在的灌木,虽然不算是上好的饲料,牛羊吃了不长膘,但也不至于饿死。

同时,他们通过卖木头,手里都有了一笔小钱,这样就比后来在八月、九月间6续过来的鞑靼人要多了一点安全感,这些后来投靠的人,以女人小孩为多,如果实在不能干活,那就要立刻嫁人,能干活,不想立刻嫁人的,那就要去矿里做搬运工,卖力气来换吃的——其实就是嫁人了也有想去做搬运工的,因为丈夫的钱未必会都交给妻子来管,她们总还是想要在手里捏着一些钱的,甚至不仅仅是自己,孩子只要是能下地走路的,都给他们活做,六七岁的孩子,母亲也希望他们能在矿上帮忙,甚至不用开工钱,能给一口吃的就行了,对于建新城倡导的让孩子上学的说法,鞑靼人是嗤之以鼻的,他们认为聪明的孩子自然会学会知识,不聪明的正好让他们干一辈子的苦活,不然人人都去读书了,苦活谁来干呢?

对于这样的风气,建新城是不置可否的,矿上倒是愿意收容投靠过来的鞑靼孩子,虽然管得很严格——进去了就不能随便出来,每天干半天的活,都比较轻省,打扫卫生,淘洗原煤等等,剩下的半天要强制的上课和训练,学着说女金话、汉话,学拼音等等,晚上就睡大通铺。每个月就放一天的假,有家的回去看家里人,孤儿也能在城里玩玩,但这是在没下雪的时候,整个冬天,矿山和建新城交通不便,那就完全不能回来了。

饭是可以吃饱的,这大概是唯一的好处,一些嫁人的鞑靼女人,比较心硬的就把孩子给舍过去了——这是亲生的,倘若是亲戚家的孤儿,那就更没什么好犹豫的了,漫长的冬季,多一张嘴就是一份很大的开销,她们自己都寄人篱下,怎么还会留着这样的拖油瓶在身边呢?

虽然金帐也曾话,让建新的男人对继子们宽容一些,就像是对亲生的一样对他们,但,即便有老汗的威严在,这种违背了人心的嘱咐也实在难以落地,投奔来的鞑靼孩子中,能被新家庭接纳的九成以上是年幼的女孩,年纪越大的男孩越不容易留在家庭里,几乎都被送去矿上了。

还有很多女金自己的孤儿,那些被科尔沁妻子抛下的少年们,虽然曾经得到了长辈们的放纵,但现在,当他们的父亲或者叔叔再结婚了之后,很快就失去了曾经的特权,不服从管教,还在调皮捣蛋的那些孩子,也有不少被送到矿上去工读了起来。听说在矿上,手脚不干净、爱惹事,不但会被抽鞭子,而且还有可能被送到井下去,一辈子都上不来,总之,他们很快就变得非常听话了,建新里外的秩序也重新变得井然起来。鞑靼人,或者那些来做买卖跑单帮的商人,建新一般的百姓,也不会去思索这个托管班背后的含义,只是感慨着建新向好的变化,并且认为矿上‘早该开了!就该把孩子们集中管起来,只有好处的!瞧这些孩子,哪个不是吃得白白胖胖的!又会说汉语,以后就不留在矿里,上哪找活干都行’!

既然只有好处,矿上为什么从前不开这个班,现在又开了呢?大概,只有金帐里出入的贵族才会思索这个问题了,对迁徙过来的鞑靼人来说,他们感慨的则是矿上的富裕——在矿上虽然吃肉不多,但饮食不缺油水,甜食也经常能吃上,冬天更不愁取暖,开玩笑,这就是矿山,产煤的地方,还能冻着了?

如此一来,就算规矩严格,这些孩子的日子至少也比他们这些住在外头的长辈要强,这些成年的鞑靼人,都是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别的不说,今年冬天应该是要节衣缩食的,好不容易在过冬前存下的那点钱,先不说添置什么奢侈品,能不能存够过冬的粮食,需不需要把牛羊都杀了做储备粮,燃料够不够过冬的——说实话这些都是未知数,反正,就他们带来的那些牛羊,就算都杀了晒肉干也不够过冬的,至于说白食,南下的路上不好收集酵,这一年刚开春就事情不断,没有好好地让牲口们繁衍,白食出产很少,存货也都吃得差不多了,就靠那几亩地的土豆的话,说不定一冬天都要在饥饿中浑浑噩噩地忍受着度过。留下来的那点钱,在冬天能买多少吃食也不知道——越是冷的时候,过冬定居点集市上的吃食和燃料就越是涨价,这也可以算是北海的一种常识了。

在这样潜藏的忧虑之下,除了个别富裕的人家如那钦家,大多数鞑靼人都主动把孩子送去矿山,既能减少自家的负累,也能至少保证孩子们吃饱,但是,这种担忧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到了九月初起土豆的日子,当鞑靼人顺着根系把一个个土褐色的疙瘩从地里刨出来的时候,他们的嘴巴越张越大,第一株土豆就惹来了惊叹,“多少斤?二十斤?再称一下,把土抖落干净——怎么可能二十斤,秤坏了吧!这可是一个芽块长出来的——那个芽块才一斤不到啊!”

一斤长二十斤!种一收二十!这在新转变的兼职鞑靼农民群体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倘若这些地块不是他们亲眼看着平整好,且亲自播种下去的,他们决计不会相信这是真正存在的事情。虽然并不是每一株土豆都有这么骇人的收成,但最后总下来的数字也让人头晕目眩——一亩地三千斤多一些,大多数人都种了一亩多的土豆,还有些埋在了没有平整的耕地里,本来也就指望着能得个三百多斤的收成,差不多也就是一个毡包一冬天的主食消耗了,但现在,他们得到了三千斤到五千斤的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均下来的话,五口之家,一个人一年能吃八百斤到一千斤的粮食!一天是两三斤的份量!而这,只是付出了几天的劳力,剩下的时间就都是给老人孩子照料,壮劳力全都去忙活别的了!就这样,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就完全得到解决了!

当然了,你可以说,全吃土豆太单调,也不符合鞑靼人的饮食习惯,吃不上红食白食,嘴巴里总觉得没味道……这些都是的确存在的事实,可这会儿,鞑靼人们想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今年冬天他们真不用挨饿了,甚至从今以后,只要土豆还在这黑土地上生长一天,他们就一天不用操心自己的口粮了!

热门小说推荐
清宫答应

清宫答应

来清宫当答应吧,这里管吃管住还有专人伺候!来清宫当答应吧,这里没有一丈红也没有嚣张的宠妃!来清宫当答应吧,这里可以享受年薪三十两的高薪待遇!来清宫当答应吧,苏帘感想三十两银子就卖身了,太亏了!苏帘语录床上用品不与人共用!男人也属于床上用品!她正在试图把共用品变成专用品。就算做答应,也要做清朝最牛答应小主!!...

带着空间穿越而来的毒医太子妃

带着空间穿越而来的毒医太子妃

简介关于带着空间穿越而来的毒医太子妃别人眼里性格懦弱无能的尚书府嫡女一场大病之后,能医能毒,能歌能舞,带母亲离开宠妾灭妻的尚书府,为母亲找到多年爱人,当一切阴谋大白天下之时,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能怼能打,当尚书府回到原型时,昔日懦弱的嫡女已携太子一统天下...

兽世娇宠:种种田生生崽

兽世娇宠:种种田生生崽

唐欢欢意外穿越到兽人世界,一进森林就被某个男人敲晕扛回了部落,听说到了冬天会饿死冻死,听说到了夏天会渴死,听说夜晚会有猛兽和其他部落的袭击唐欢欢叉腰道又种了一地番薯,养活你不成问题了扛着...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穿越到三国的董良,想要结束乱世,跟随关羽千里走单骑投奔刘皇叔。抄底刘备,用后世的见识,建立先进的王朝,加快社会阶段的演替!关将军,我们这是往哪里走啊,不是去河北找皇叔吗?董良莫慌,哨探到前方就是洛阳城,经过此处很快就可以到河北了。关将军,洛阳在西,皇叔在北,你不认路啊!!!...

大明星与暴力美学男妈妈的恋爱史

大明星与暴力美学男妈妈的恋爱史

冶星合是个高阶a1pha,但是分化后测序是特殊类信息素,导致他二十多年对所有人的信息素都像白开水一样乏味。有一天,他遇见了个打架充满了暴力美学的omega,惊鸿一瞥印象深刻,本以为是茫茫人海难复相见,但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冶星合直接就是一个欣赏变爱上。...

潜龙下山

潜龙下山

作品简介他,自小惨遭灭门,跟随师傅在大山习武,下山后得知真爱遭人逼婚,陈飞一怒之下,医武双绝扭转乾坤,七个师姐各显神通,这一次我要让你做最幸福的女人!...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