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1章 活字印刷与医学课(第1页)

楚襄忙不迭地放下注射器,去教木匠们排版和印墨。

按照医学教材内容,把单字挨个挑出来,排列在字盘内,然后涂墨印刷。

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若是只印二三本书籍,活字印刷并不比雕版印刷快,如果印成百上千份,活字印刷的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

很快,大燕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纸质书新鲜出炉了。

那时,在场的工匠们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后来,当印刷的书籍越来越多,知识的传播越来越广泛,世家大族文化垄断的局面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走入世人的视野时,他们才意识到——

原来正是他们这些地位“卑贱”的工匠们,亲手打破了世家大族通过门阀政治树立的阶级鸿沟和森严门槛,让底层百姓获得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在那个平平无奇的冬日里,他们在那位公主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两个月后。

第一批医学类教材印刷完毕,永宁的医学课正式开课,授课老师寻春姑娘和公主殿下。

授课对象是全永宁十三周岁以上、三十周岁以下的人群,当然现在也包括胶东郡来的百姓。

他们几乎全员通过了考察,6续住进了城外建起的房子。

自此,原来的永宁城被称为内城,胶东郡百姓住的地方则称为二城。

这是百姓自改的称呼,也代表着永宁的百姓接纳了胶东郡百姓。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一件好事,却苦了城内留守的建筑队。

公主殿下让建筑队在二城周边再建一道城墙和城楼,这样才像是一个整体嘛。

正式安顿下来的胶东郡灾民按照规矩,租赁了新开垦出来的土地,领了新种,准备明年的春耕。

农闲之时也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活计。

比如伏修远,他水性好,就去应征做了船工,在永宁和平县之间来回,时不时地带点平县的便宜食盐和海货回来。

听说平县的棉布保暖柔肤,在外头卖疯了,对辽东的百姓却有优惠价。

于是他咬牙花了大半个月工钱,扯了九尺布,准备给妻子和刚满月的女儿做身新衣裳。

入冬啦!总该穿得暖和些!

他爹伏含章则是托了三堂叔的福,顺利进了学堂教孩子们天文地理。

他家妻子齐柔出了月子后,时不时地去做些纺纱织布的活,孩子则交给他娘照顾。

后来学堂医学课开课,妻子便去听课了。

他觉得这是好事,当初要不是那位心善的寻春姑娘,妻子和孩子能不能活都难说呢。

妻子多听听课,以后成了医士,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齐柔第一天去学堂的时候,还有些忐忑,她怕就她一个女子凑这个“热闹”。

到了才现,是她想多了。

学堂里反而是女童人数占大半。

授课的是寻春,从人体脉络和构造开始讲起。

齐柔对寻春充满感激,听她的课格外认真。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