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6章 步步逼近与后院失火(第1页)

康平十三年的春天,襄军因为偷袭庐江才在中原声名鹊起。到了这一年的盛夏,襄军再度与九江兵交手。

平淮王忧惧交加地在府中等着龙建湖本该及时传回的战报。

然而前方阵线久久杳无音讯,他派人去探,看到的却是顺流而下、布满湖面的破碎船板与肿胀白的尸体。

九江兵几乎都葬身于此。

襄军已然进入了龙建县城,城中百姓倒是安然无恙,只是见襄军声势浩大、船队连绵,个个都心有余悸。

龙建县丢失、派出去的军队无人生还这两则消息很快传开,整个九江都陷入了恐慌。

幕僚们纷纷建议平淮王暂时迁居陈郡避难,以保存血脉。

平淮王沉默良久后,却没听从。

“如今军心不稳,百姓惶恐,我若是逃窜求生,九江立即就会土崩瓦解。何况即便我到了陈郡,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到了今时今日,已经退无可退,干脆放手一搏,若赢了,便是九江之幸;如果溃败,我也不算是贪生怕死之徒,不至于没有脸面去见父王。”

平淮王言辞坚定,幕僚们颇为动容,也就不再劝了。

接连战败让他们险些忘了,他们的主公也是年轻气盛、不畏生死之人。

只可惜,无论平淮王如何慷慨激昂、如何满怀力挽狂澜之心,失败的阴云早已笼罩了九江的天空。

与此同时,东海王指望九江出兵援助会稽的如意算盘也落了空。

眼看着司马林要收拾包袱跑路,他不得不打起精神来,亲自上阵。

“传我军令,命仪征、江都、盱眙三地的守军即刻前往晋陵!”

晋陵地处会稽与东海的交界处,是一座依靠山脉而建的关城营垒。

西边是正江的支流,断续起伏的低矮山脉临江而立,南边又有晋陵河汇入正江支流。

这座关城地理位置极佳,既可以防范敌军直接在江滨登6,也可以扼守河口,防止敌军船队驶入晋陵河。

根据66续续收集来的情报判断,襄军的水师异常强悍——既如此,他就要牢牢限制住襄军水师的用武之地。

军令已下,一旁的军师却有些担心,“大王,将如此多的兵力集中在晋陵,会不会有些冒险?万一……”

万一晋陵失守,大量兵力折损,各地守卫空虚,襄军便能不费吹灰之力,直奔郡治灵台城而来了。

东海王自然明白军师未说出口的担忧,可他也别无他法。

兵力分驻各处,容易被襄军各个击破,不如集结在晋陵,也许能多抵抗襄军一阵子。

——这个想法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东海王不由得苦笑着叹一声气。

大概是因为从会稽传回来的一封封信报,让他不得不承认襄军战力之强,是他生平见所未见。

每份信报中,几乎都额外提及了襄军器械之凶猛,有如神助,以摧枯拉朽之势,迅踏平会稽各地。

他隐约意识到,即便富庶强大如东海,都未必是襄军的对手。

“也许我该放下仇恨,试着与骆七握手言和的。”

东海王喃喃自语,过了片刻,他终是提笔写信。

尊严与脸面在祖宗基业面前算什么呢?

然而他放下身段,骆七却是要蹬鼻子上脸。

骆七在回信中直言要他割让薛郡、济北与临淄三郡。

“简直是痴人说梦!不愧是地主家的养猪户出身,未免也太贪心了些!”

这世上知晓骆七真实身份的人不过五个。

在东海王眼里,他这个江东贵族出身的藩王,肯屈尊降贵地与骆七言和,骆七就该顺着台阶下,要个薛郡就差不多了。

结果他竟敢狮子大开口,连济北与临淄的主意都打上了!

这叫他如何能忍?他若是同意了,还要不要脸面了?

即便打退了襄军,以后又如何立足?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