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4章 新的村落与棉花采摘(第1页)

这些俘虏干的活最多最重,图兰可以休息的时候,俘虏还要去山里砍伐木材。

殿下召了东丰县的工匠来,要在神护岭的西面建房子。

那里地势相对平坦,附近有河流经过,适合建村落。

等村子建起来,他们就可以从地穴里搬出来了。

对此,图兰是有一点点担忧的,他们住地穴是为了冬日保暖,搬到地面居住,冬日岂不是要冻死?

但是殿下仿佛知道他的担忧似的,等神护岭西的木头房子建完,刚好是十月,已然有些冷了。

东丰县的木匠与泥瓦匠联手,在房子里用土坯砌了床,底下挖了炕洞,铺彻大块平板石,外头竖起了用圆木制作的烟囱,正对后墙右角。

炽火其下,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火炕——这是泥瓦匠告诉图兰的。

当然,究其源头,还是殿下教的。

屋里的土炕晾好后,图兰和族人于十月中旬搬进了分配的房子里。

周围邻居还是从前的族人,只是他不再是白河下游岸边的莫族人,而是神护西村的村民。

入住不久后,东丰县又运来一批崭新的木制农具,分到每家每户。

之前他们开荒用的农具都是殿下从东丰征用来的,当时东丰的木坊正在赶制新农具,如今制好了,便将从前征用的收了回去,还给东丰县百姓。

图兰在山里挖了一株朹树,用新农具在家门前种上了。

朹树的果子红彤彤的,酸酸甜甜很好吃。

来年秋天便可以吃到了。

朹树种下不久,族里……哦不,村里设学堂了,教辽东的文字和种田的知识。

孟先生、韶光姑娘和东丰县的先生轮流上阵,谁有时间谁就来授课。

相较来说,孟先生来的最少,因为他很忙。

殿下走后,所有的重担都落到了孟先生头上。

赤勒寨拓建重修完毕后,孟先生领着那些俘虏开始了大规模的铺路。

据说,这是殿下临走前、交托的最重要的任务。

一开始,图兰以为殿下只是想在泥土地上铺上一层水泥砂子,改变雨雪天气泥泞难行的情况。

当那条水泥路从赤勒山脚不断往南延伸,好似没有尽头的时候,图兰才意识到,他想的太过简单了。

是的,他想的很简单——楚襄命孟镜明领人铺路的原因不是为了改变路况,而是想以此处为试点,从北向南,建立起一个邮驿系统。

想始终保持住对奚、莫两族的控制力;想在未来北上解决丹族九部这群隐患,那么便捷的交通与顺畅的物资运输途径是必需的。

所以临走前,她给孟镜明留下了一张图纸。

以赤勒山为始,往南,途径东丰、海原、固山、虎阳、庆云、九汤六县,至永宁止。

在以上诸县城之间,铺一条驿路出来。

途中,每隔六十里,建一木头方堡,为递运所,负责运送从永宁来的官方物资与各种军需至各县。

永宁早已从南向北铺设这条驿路了,即将铺至庆云县。

楚襄返回永宁之时,也是特意顺着这条线路走的。

每途径一个县城,便征用陶坊与工匠,教其烧制水泥,并募集人手铺路。

她去时,带了五百三十一人,回来时,身边只剩下了负雪与罗营两人。

其中战斗力最强悍的三百人留在了赤勒山,平时帮助奚莫两族的青壮习武训练,若是丹族的其他寨子来犯,他们便是中坚力量。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