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6页(第1页)

  襄理伸手往后一指,他身后是一排黑漆的硬木箱柜,箱柜分成隔层,架着一层层的银元板子,板子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半圆形的小坑,一个小坑插着一枚大洋,横数五十,竖排的是二十,这一只板子就是一千只大洋。

  需要两个伙计合力搬动,闪瞎眼。

  钱庄的帐房们检验过客人的庄票,依次的按照票据上的数额来兑换银元。还客气的说:

  &1dquo;您再过过手!”

  这种话,平日里是必说的礼貌话。但也只是礼貌话。

  凌氏是金子的招牌,它出来的,就是标准银。只管拿回家就是。

  今天,客人们的态度却全然不同。

  有的客人就伸手拿起一枚银元,先对着嘴巴噗哧一吹,再到耳边细听,声音清脆,这才露出一点笑来,就这样依次的吹过听过了,才算完,带着银子走了。

  凌氏的帐房把脸向后扭转,挤一挤鼻子眼睛,把厌恶之色掩盖了,才又露出一个笑来,接待下一位客人。

  下一位客人是大户,要兑换一整排的银元板。

  凌氏的帐房检验完庄票,让伙计给他搬过来,同样客气的说:

  &1dquo;您过过手!”

  这位客人穿着阔绰,目光精明,他让伙计把银元统一的撤放在桌子上,左手右手各拿一只大洋,轻轻的碰撞一下,就算检查过了。

  这样挨次排列,右手不停的碰左手,耳朵听声音,嘴巴里计数:

  &1dquo;一五一十,一十一百。”

  一千只大洋点验完了,不过才三五分钟。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一通的检验下来,手指翻飞,动作流畅,连声音响起的间隔都一模一样。

  看起来也是十分赏心悦目的。

  这样美感的动作,凌氏的帐房可无心欣赏,他笑着招手,让伙计把这位大户恭送出去,又高声喊:

  &1dquo;下一位!”

  一整天下来,前来挤兑的客人都满意而归,然而,他们自己满意了,嘴巴还要不停的传播消息,知道极大的内幕,事关身家钱财的大事,如何能不告诉自己的老亲密友。这些年破产的钱庄还少吗?只是白说一句话,也许就能多得人一辈子的感激。

  凌氏要完了!凌氏要完了!凌氏要完了!

  借款给十几家纺织厂都出了问题,收不回来了,还有重要股东要撤股,资金链条已断,破产随时可能生。

  凌氏要完了!凌氏要完了!凌氏要完了!

  ------------

  1o4民国的钱庄(二)

  上海的汉口路,是报纸杂志社扎堆的地方,密密麻麻分布着上百家报馆,在街面上行走,穿制服的大概会是印刷厂的杂役工人,穿西装中山装的,大抵是外出跑闻的记者,十一二岁,十三四岁的衣衫破烂大挎包包,就是报纸的终端销售商,报童们。

  有一种穿长衫,不配马褂的,气质淡定从容,走路也是踱步的,大约就是报社的编辑,或者自由撰稿人了。

  有这样一位长袍不配马褂的先生,摇摇晃晃的从一家小报社走出来,一路低头沉思着,挖空心思的谋划一些热点闻稿子。

  忽然见马路边几个报童飞快的走过,口里喊着: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