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章 窑坊改造与烧制水泥(第1页)

随着商城里的书籍栏目开启,楚襄迫不及待地购买了一套历史丛书。

因为在她上辈子的记忆里,并没有大燕这个朝代。

她只能通过历史书,稍微掌握一点先机。

“可是宿主,当咱俩进入这个时空以后,历史就在生悄无声息地变化了呀——何况主系统规定,不能肆意篡改历史主线。你看书没用哒。”

“但一些与我无关的历史大事件,总不会被影响。比如楚熠诛杀诸皇子之事。”

楚襄翻开的那一页里,赫然记载着:宗庙初定之后,新帝楚熠为了永除争位的隐患,网罗了各种罪名,诛杀其兄弟。

而后将宫中未出嫁的各位公主,纷纷下嫁给由他一手提拔的朝中新贵。

将与这一则史料有关的记载翻了个遍后,楚襄始终没翻到她自己的名字。

在原历史上,她查无此人。

不过仔细想想,就如系统所说,反正历史在不断地变化着,她也不必太在意“她本人”在原历史上的生平。

所以,关于大燕的历史记载,作个参考就好。

楚襄合上史书,朝书房外走去。

她对候在门外的负雪道:“随本宫去一趟康家陶坊。”

历史主线她不能更改,辽东之外的事,她统统鞭长莫及。

只能将全部心力,用在辽东内部。

她之前花了些时间,从南到北地逛了一遍永宁,其中最让她在意的,便是永宁的路况。

唯有主干道是青石板路,其他的支路小巷都是泥地,一踩一脚土。

来辽东的路上,就常常饱受大雨天气的折磨。

只要下大雨,那路便泥泞难行,为此耽搁了不少时间。

她真的看那些土路不顺眼很久了。

所以一直琢磨着,利用用康家陶坊的窑炉烧制铺新路用的材料。

其实大燕是有灰浆的——多用于建设城防或者世家贵人的豪宅,制灰浆用的石灰、沙粒、泥土之类的原料倒是好找。

可是还要加入糯米浆、鸡蛋清之类的材料,更为牢固,但也更为昂贵。

即便家底非常丰厚,她也心疼自己的钱袋子。

只能试着利用康家陶坊的窑炉,烧制出简易的水泥熟料。

原本想用炉渣灰、生石灰、黏土和石膏煅烧出水泥熟料,到了康家才现,这里的窑炉不是煤窑,而是柴窑,炉渣灰就不好找。

不过陶坊多的是用粘土烧制的废弃陶器碎片,楚襄叫人砸碎了,再用石碓磨细、过箩后,放着备用。

陶坊里有一批新出窑的生石灰,石膏也很多,先加热成熟石膏,再粉碎磨细。

原料差不多备齐,按照比例配好,就可以开始烧制了。

——关于配比问题,那就要感谢系统开设的水泥制作课程了,楚襄直接照搬课上知识。

具体的烧制工作也用不着她动手,因为陶坊的新坊主刘平安一直在旁观摩。

他很有眼色地接手道:“殿下,小人来吧。”

刘平安是她途径麟州石安县时顺手救的。

那时石安县遭了水灾,他小儿子可能喝了不干净的水,上吐下泻,眼看小命不保。

楚襄叫擅医术的侍女寻春救了他儿子,刘平安感念大恩,想追随她。

得知他擅长制陶,楚襄就收下了他一家。

有家小在,他也不敢生异心。

所以配制水泥原料时,她屏退了其他工匠,独独留下了刘平安和负雪。

以后大规模的水泥烧制工作,还得让刘平安负责,他需要知道具体的配比。

熟料烧制期间,楚襄仔细视察了一遍陶坊——又小又破,不大中用。

她烧制水泥,不仅仅为了修路,更为了加固城防,建立防御工事。

辽东被异族环绕,西部陌山横贯,匪患不绝。

城防建设势在必行。

就陶坊现有的窑炉数量和生产效率来看,是绝对跟不上水泥需求量的。

必须要扩建窑炉,分门别类,陶窑、瓷窑、水泥窑,各行其是。

炼制钢铁也在她的未来计划里,所以还需要辟出专门的钢铁炉来。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