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4章 半路遇到一伙坏人(第1页)

鹿山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的地方在公社所在地一公里外的靠山边。

这里原来是鹿山民兵训练场和打靶场,现在成了鹿山人民公社大炼钢铁场和指挥部。

宽敞的空地上建有四座炼钢炉,一座反射炉,两座冲天炉,还有一座小转炉。

指挥部建有几间临时房屋,房屋的墙壁上用白灰写着大字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指挥部的敞开大院里,废旧钢铁在地上成堆散放着,有人用大锤等笨拙的工具分解着大块的废铁。

空地一角堆放着煤和焦炭,有人在用推车不停地运送。

最有色彩的是空地四周插满了鲜艳的红旗,正迎风飘动。

牤子和李刚来到大炼钢铁的地方,远远就看见冲天炉上穿出的火苗,很是壮观,大开眼界。

那座反射炉看上去像个大面包;两座冲天炉直径有一米半,高度有四米左右;小转炉不大,是用大铁桶改制而成。

这里生产出来的钢锭整齐地摆放成垛,垛顶有几块有代表性的好钢好铁上系着红绸。

这地方,去年牤子为生产队上交废旧钢铁的时候曾经来过,但那时没有留意更多细节。

大炼钢铁场所不拒绝社员群众入内,牤子和李刚很容易看到了那些交上来的废旧钢铁。

那些废旧钢铁有犁铧、锅碗瓢盆、钢筋、铁丝、马掌,铁锹……除了这些常见的,牤子和李刚还看到不少生产队里没有的废旧钢材,他俩看不出是什么,问过现场的工人,他们也不清楚,猜测是城里的物件。

牤子和李刚仔细分辨着,从废旧道钉、铁轨、管材和报废的暖气片上,想到了矿山。想到矿山就想到了五十公里外的西安县,此处的西安县不是陕西西安,是因西安煤矿而得名,那里或许有牤子和李刚想找的东西。

到矿山去,顺路留意一下大队刘支书所说的炮楼、地下工事,还有高老头所说的二道河上的旧桥墩。

牤子和李刚主意拿定,一刻也没有停留,踏上了去往矿山的大路。

五十多公里路,步行要走到半夜,最好能搭上拉脚的马车。

牤子和李刚在路上行走了近半个时辰,天气很暖,走得浑身是汗,俩人有说有笑,可以不经意地欣赏大自然明媚春光,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心情舒畅。

路过一个建安镇,小镇比鹿山公社繁华,两人放慢了脚步,开始留意镇上的商铺和建筑。

建安镇有一条主街,主街两侧是商铺、学校、有几处二层楼挺显眼,其中有供销社,镇公所和人民公社大食堂。

建安镇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有酱菜厂、榨油厂、木器厂、屠宰场、粮库和翻砂厂。

镇上有很多人来来往往,偶尔有拉脚的胶轮马车从路上经过。

牤子和李刚留意出镇的马车,确实有,但多数是满载,有的装着满满一车土篮,有的往城里运送粮油,根本坐不下人。

牤子和李刚出了建安镇,再走不远就是高老头所说的二道河,牤子曾经路过这里,有些印象。他和李刚找到了那四座旧桥墩。

不看则已,一看立马泄气。只见每个旧桥墩上裸露着几根钢筋头,别说砸不碎桥墩,即使砸碎了,看样子也得不到多少钢材。

来不能白来,就着二道河水清澈见底,洗脸洗头,凉快凉快。

继续上路,又走了十多里,好人好命,后面赶来了一辆空马车,牤子向赶车老板(马车夫)摆手,车老板勒住马,问明他俩去处,二话没说,让他俩上了车。

这辆马车是往建安供应粮站送米面,返回辽东县城的。虽然不是去西安,但是顺路,牤子和李刚可以少走二十里路。

车老板是五十岁开外的老车把式,听说牤子和李刚去西安煤城的意图,直接向他俩泼冷水:“这不是扯淡吗?这年头,钢铁是纲,别说你们,就是再大的官,见了钢铁都得叫祖宗,哪还有废的留给你们,别白日做梦了,哪凉快上哪歇着吧,别盲人点灯白费蜡,没用的。”

李刚听了泄气,牤子不反驳,避重就轻说道:“我俩就是借个由头到城里逛一逛。”

本以为可以搪塞车老板的嘲笑,没想到车老板认真起来:“你们这哪是人民公社思想,思想开小差可是大问题,年轻人,要想正事,脑子里得有公社集体,道不能走歪了。”车老板不高兴地说,“我要是知道你们是这觉悟,我高低不拉你们。”

牤子赶紧解释,无论怎么圆,都是越圆越黑,好在车老板没有撵他俩下车。

到了县城,天已过午,牤子为了感谢车老板,送给他两个熟鸡蛋,车老板笑纳。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