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0节(第1页)

  事后,在一具被烧得面目全非雌雄莫辩的尸身上,现了一串南红串珠。那正是除夕的时候,皇后娘娘特地命人打造的,皇子公主们每人都有一串。

  很多人都知道,那一串雕了“钟馗”的南红串珠,赵樽送给了楚七。

  消失传到乾清宫的时候,一日之间失了太子,又被宁王逼宫的老皇帝大为光火,包括那些参与了宁王宫变的禁卫军和宫人,一共处死了涉涉官员数百人之多。

  除此之外,洪泰帝还重重惩治了掌管皇城禁军的肃王赵楷,命他在太子葬礼之后,领孝陵卫事,去紫金山南麓守陵。

  比起关押在宗人府的赵析来说,他算是轻松脱壳了。

  事实上,朝堂上谁都知道,肃王和宁王走得最近,这次宫廷哗变的事情,不可能没有老六的份。可老皇帝的心思,众人也都能明了。毕竟是亲生儿子,难不成真通通给斩了吗革职调离也算惩罚了,至少他从此与储位无缘。

  那是大晏有史以来,京师城里最不平静的一个夜晚。

  过了一日,天牢火灾的事情清点完毕,老皇帝再一次大赦天下,以示皇恩浩荡,敬畏苍生。而为了给太子举哀,在京军民一律素服七日,民间百姓不得娶嫁,不论军民在十三日内不许寻欢作乐。戏班、青楼、茶楼一律停业。

  天大的事儿,也都是天家的事。

  老百姓除了不得不遵守之外,也不过是谣言的滋生和传播者。

  有些人说,为什么太子会亡,天灾会着火那是因为晋王爷打了那么多胜战,立下了那么多汗马功劳,圣上却要让他流放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北平府去,这才遭了上天的谴责和惩罚。

  也有人说,太子之死肯定另有蹊跷,说不定就是宁王下的毒,那宁王不是个消停的主儿,又逼宫又篡位的,如今已经被老皇帝给秘密斩了,好多人大半夜的还听见了惨叫声。

  还有人说,那天晚上京郊三大营的兵马都在秘密调集,宫里头肯定生了什么大事。说不定死的人根本就不是太子,而是当今的老皇帝,只不过是秘不丧而已

  一夕之间,众口纷纭。

  可不管谣言怎么传,不管老百姓如何议论,有一个与国本有关的大事情就摆在了朝堂上太子殁,国无储。

  为了那个至高之位,不知道又要掀起多少腥风血雨了。

  从中和节的第二日开始,天下同为太子举丧。

  奉天门外,王侯公卿、文武百官携内外命妇一起身着孝服为太子哭丧,那场面极其隆重而盛大。

  丧礼之后,洪泰帝颁哀诏于全国,同时通令咸使,为太子赵柘上尊谥庙号,祗告郊庙社稷。从此,那个做了一辈子太子也没有等到他老爹死去称帝的太子爷,就这样成为了史书记载中的一个符号史称“益德太子”。

  一个生命逝去了,一场宫变结束了,一把大火又让无数个生命随着一起离开了人世。然,史书之上,既没有宁王赵析伙同肃王赵楷逼宫一事,也没有“益德太子”身中杨梅症或中毒死亡的记载。

  就太子的死因,史官也不过寥寥几用四个字来总结“风寒不治”。至于那一场天牢中死了一百多人的大火,记载得就更加简短,只推给了天上那个永远睁着双眼,却没有办法为自己辩解的老天爷谓之“天灾”。

  然而,史官的触虽不记史事,却似乎对风月颇有兴,除了这些之外,又多记了一晋王殿下的小逸事“洪泰二十四年腊月,晋王归京途中,于锦城府幸得一妇,初孕,逝于大火。”

  事情揭过去了

  后世之人,不会再知道那天曾经掀起了多大的风浪,也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那天晚上生在乾清宫和天牢里的血雨腥风,他们能够了解到的,只将会是洪泰皇帝的功垂史册,彪炳千秋。

  七日之后。

  京师应天府上空的阴霾未散。

  城中鸡鹅巷里。

  郑二宝身着便装,小心翼翼地跟在赵樽的身后,大气儿都不敢出。

  至从七日前的天牢大火之后,他家这位主子爷的话就更少了。不,除了吩咐他做事之外,他这主子爷就没有说过一句废话。要说他的情绪比之以前也没有什么变化,为太子斩衰时除了冷着脸没表情,也与别的皇子皇孙们没有区别。

  三日前恢复早朝,他仍然是寅时起身,一大早就去奉门殿外等着,没有流露出半丝异常了。只是郑二宝服侍他多年,又怎会不知道他心里的难受

  他这位爷啊,就是硬绷着脸,也得把背挺直的人。

  今日下了朝他家主子爷一回来,二话不说就领了他。不对,中途还去东宫接了屁股后头跟着的那主儿傻不愣愣的毅怀王赵绵洹,三个人一起到了这鸡鹅巷的小院子门口。

  那院子的矮墙上,有一簇纸扎的白花用竹竿挑着探了出来,一看就是死了亲人的人家。郑二宝不知道他家主子爷为什么要来,但得了吩咐,还是乖乖上前敲响了门儿。

  “有人在家吗”

  很快,里面传来脚步声儿。那满是蛀洞的窄门儿“吱呀”一声儿苟延残喘的被拉开了。开门的妇人包着个素色的头巾,约摸四十来岁,已然满脸皱纹,一双眼睛红得像两个肿包子。

  她看着面前三个穿着光鲜的男人,愣了一下才问。

  “几位官爷,你们找谁”

  赵樽微微一眯眼,瞅了瞅立在门口那妇人,冲郑二宝递了一个眼神儿,只是抿紧了嘴不吭声儿。郑二宝点了点头,赶紧将来之前就准备好的一袋银子递了上去,尖着嗓子按他家主子爷的吩咐回答。

  “大婶子,这是咱家不,这是我欠你家丁二的一百两银子。他这不是出事了吗我这觉着欠着也不妥,特地给你们家还回来”

  一听说丁二的名字,那妇人的眼圈儿更红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