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6章 075过年(第2页)

下午的时候有邻居来找唐植桐写对联,这种小忙,唐植桐是张不开嘴要东西的。

邻居自带纸张,唐植桐出笔墨,聊会天,等墨干透带走,一般都是这么个流程。

对于有人来找唐植桐写春联,张桂芳很高兴,这说明邻居把自己儿子当成个文化人,这种认同感比三瓜俩枣值钱。

其实写对联赚不了几个钱,唐植桐以前有个本家哥哥,有一年腊月二十六突奇想去集市创业摆摊写对联。

一上午下来冻成孙子不说,只赚了几毛钱的润笔,自那以后再也没提创业的事。

唐植桐乐呵呵的忙着,傍晚时分天空飘起了雪花,这年味真的是越来越足了……

张桂芳非常尊敬自己的婆婆,用她的话说就是:婆婆待我比亲妈都亲。

因此张桂芳过春节的流程沿袭了婆婆的规矩,三十晚上供祖、吃炒菜,饭后熬五更,并包凌晨祭祖及第二天一早吃的白菜豆腐水饺。

说是白菜豆腐馅的水饺,其实并非纯素,唐植桐印象里,如果能有油渣,奶奶也会剁碎掺上一些。

晚饭四个菜,唐植桐做的,各个有肉丝,对于唐家来说,这就是改善了生活。

每做好一个,都盛出一小碗摆在八仙桌上,八仙桌上方是唐奶奶、唐父照片,以及写有唐爷爷名讳的牌位,其他祖辈的名讳,随着唐爷爷去世已不可考。

唐植桐从小到大,每逢春节、中元,都是这套流程,四九城这两个日子都没这套,反而是清明、忌日或其他重要日子会这么做,所以在王静文家才会想着让王敬民端菜祭奠。

吃完晚饭,一家人围炉夜话,没有电视、收音机,只能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俩妹妹听着听着就打起了哈欠,唐植桐就拿羊拐陪妹妹们玩,笨拙的手法引得一家人大笑,气氛很融洽。

也许是过年的缘故,今晚没有停电。

夜里十点的时候,唐植桐开始剁白菜和油渣、切豆腐,调馅,张桂芳和面。

接下来是包水饺,俩妹妹也有参与,凤珍包的好一些,凤芝包的惨不忍睹,歪歪扭扭不说,有的甚至没包好口,一下锅必定露馅。

张桂芳看小女儿包的这幅样子,没忍住,说了一嘴,想让她在一旁看着,别糟蹋了粮食。

“妈,早晚都得学。奶奶和爸都看着呢,妹妹有进步,他们也高兴。”唐植桐委婉的劝了一句,他对俩妹妹多动手是持鼓励态度的。

张桂芳听唐植桐这么说,也就不再言语。

唐奶奶早年间跟她讲过,熬五更,也叫守岁,是旧年与新年的交接,是个很重要、神圣的节点。有已故亲人及祖先看着,他们在看护着活着的人,活着的人也要展现好的一面,不能让先人担心。

如果唐奶奶和唐父在,他们一定也想这个家好好的吧?

“妈,我好像有件事忘记和您说了。”包着水饺,唐植桐突然想起个事。

“啥事?”张桂芳手下不停,虽然她不再反对凤珍参与,但她多包几个,就能让闺女少糟蹋几个。

“小王她妈说咱院子大,想让我起两间厢房,转过年头挑个日子好领证。”唐植桐心累,大过年的两头骗。

“起房子要不少钱,可咱家不够啊。”张桂芳听完犯了愁。

“钱的事您不用操心,小王有,她妈也同意,甚至家具也可以她家出钱。”起房子绕不过张桂芳,但花钱能绕过两边,唐植桐兜里还有点钱,至于是否会被拆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吧。

“怎么能用女方的钱。”张桂芳不太乐意,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后还是说了一句:“你找了个好媳妇。”

“嘿嘿,是给你找了个好儿媳。”意思没变,但表述的主体一变,意思像是又变了。

“是给我和凤芝找了好嫂子。”凤珍比之前开朗了很多,脸上多了笑,有点十二岁姑娘青春活泼的模样了。

挂钟敲打12下,张桂芳开始煮水饺,是真的数着下,二十来个的模样。

煮好后,一个茶碗三个,盛了三个茶碗,端到八仙桌供上。

剩下的几人尝尝味,然后放挂鞭炮,上床睡觉……

有挺多书友说更新慢,业余时间写,没办法。

等啥时候能万均,我就能放心专职写了,嗯,透明小扑街的野望,遥遥无期。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