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4章 大悲大喜(第1页)

“稻花鱼,这个好,既不耽误给国家种粮,还能帮助乡亲们赚钱致富。”

“小陈啊小陈,你真是给我大惊喜啊。”

刘福春激动的浑身都有些颤抖,紧紧的握着陈阳的手。

稻花鱼要是能推广开来,那绝对是给天底下农民增收的一大创举。

望着激动的刘福春,陈阳心里有些得意,这稻花鱼可是后世搞新农村建设的一大噱头。

其实这个创意是很不错的,也确实给不少农民增加了收入。

可随着后世农药化肥的大量推广,这稻花鱼的项目就没办法继续进行了,化肥农药一下,这鱼儿就都得翻肚皮了。

不过现在这个年代,大部分生产队都要抢化肥,化肥的使用并不像后世那么的大量。

这年头,肥料太稀缺了,用不上化肥的都指着农家肥,特别是大包干之后,不少皮孩子在外上了大号,回家那都要挨揍的。

大人们只要不是窜稀,哪怕憋着,也得回自家粪坑里解决大小号,没法子,化肥太少,也太贵,用不起。

实在憋不住,那就蹲自家地里解决,肥水不流外人田。

所以现在稻花鱼的生存空间还是有的,真要搞好了,确实可以给农民们增收不少。

“刘主任,您别这么激动。”

“这稻花鱼可有讲究,得是临河水源充足的水田,沟得挖深一点,太浅养不活鱼,但也不能太深,太深稻根容易腐烂影响稻谷的产量。”

“也不能打农药和施肥,这点最关键了,一下药,这鱼苗可就白放了。”

陈阳也不是故意给刘福春泼冷水,稻花鱼在中国的历史长达千年,之所以没有推广开来,也是有原因的。

后世九十年代开始兴起,到后面逐渐没落,也是因为各种限制条件比较多。

一家一户不打农药没问题,可水是活的,周边水系,只要其他农户打了农药,这一换水流动,鱼儿就白瞎了。

要一直给田里保持不低的水位,这也不是一个容易得活儿,但真要做好了,肯定比单一种水稻要强上不少。

主要是现在大家都没有种养殖经验,这个就需要乡亲们来摸索了,如果县里能配备一两个农站的技术员就更好了。

“小陈同志,你这人,啥事都考虑周全,我这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子想的都没你多,跟你一比,我这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刘福春听到陈阳的话,心中那点飘飘然也马上收起来了。

这稻花鱼是个新点子,但具体要怎么落到实处,还得花功夫,不过刘福春也明白,他只要把这事给做好了。

这往上走一步,那必定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只要总结出了经验,那这稻花鱼未必不能在柳河县,清河市甚至整个皖省推广,陈阳这个“始作俑者”又不是官场上的人,这份好处可不得落他刘福春头上么!

“刘主任您言重了,稻花鱼的事,还得您多费心,求求领导给咱湾里公社配技术员,这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干。”

“咱皖省农校,去年高考也招了大学生,今时不同往日,要想展,那可一定得重视人才,您要有路子,也可以去农校寻摸点人才。”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