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书与友述志文(第1页)

夜自以为无事,偶然所见旧时题作,故记述於此,留作纪念。

诚书顿仁兄俊洲自出都市,偏隅陋乡,时有两月,往来相从不过数面而已,未尝设宴所聚,稍有疏离之感,或未致同事,或与时隔,遂有今日所叹也。遥寄昔日,潜之一隅,忧伤厌世,然幸而遇兄及龚冉二友,时值数月,众亦愤然而行,惟余惧世而不敢为也。於今再会,已有半年之期,世事之变,恐人难料,惟仅惟此,无非伤感耳!

余自少已萌史家之志,盖寻古今之事、天文地理之变,探学术之源流,以考章明镜,辩其旨要,而欲为之也。然今史书之广,加以历代正史,便多至五六千万字,更加以方志,更是多如牛毛、浩于江海。此数年以来,多为此志而郁郁也。不久前,自与君说,欲重修学业,亦为此也。此余心语,仅家人所知,惟君及一二所知也。此志若与他言,必笑而讥也。然与兄交,乃萍水之聚而已,亦少交际,无久聚之筵席,终有一时之欢悦,无敢希冀于伯牙断琴、嵇山绝信,惟念於今,视兄为友,姑妄而说也。夫大丈夫者,无却安国定邦之才,亦非文学之士,上负天地,下负父母,与夫亲朋多惧,诚乃耻也。自识俊洲兄以来,思绪幽绝,惶惶难以终日,念其识见、学业均胜於我,却陷眼下之难,贱籍混乎群氓之间,无复书生之质,我亦如此,多恨於己,惟之所念,多为耻也。与尔叹惋,不如倾酒一醉,绝今时之愁欢,或感浮生之无穷,托名利於遗风;或遥游於天际,望明月之皎洁,览江海之辽阔;或於花树之下,寻花作柳,容态姿妍,博美人之一笑也。然势如危卵,若久必难,你我二人必不可久也。

自往年欲作小说,多有试笔,却无恒久之心,每至案上一二刻便弃之而去,无怪乎今时之状也。余之所病,多思不学而一懒字,致书终不可制,呜呼而已!即思往事,念乎旧人,遂而痛己愤,然无钱利致足乌行,过百里,至璧山,复夜月余,效事於氓隶,峨眉所不耻,神志而恍惚,心念念而愤然,然度日消困,若夫与此,未有之耻矣。

今居於此,渺茫前路不可知,虽心志学术,然无生计之备。今昔两年以来,所多为此烦苦,虽集历代正史加之丙丁书,费万余,然试问于兄,已有二十有四,不通经史,不晓子集,何敢事学问为终生之志业乎?且今於世,志学问者,自古少也。我国之学术,自殷周以来,裂道而分之,百家相从,遂分九家,列之十流。秦汉以後,诸家皆败,惟儒最盛,遂为定统之制。汉晋之後,六朝分丛,隋定四部,遂分经史子集。其四部者,我所锺情者,惟史学也。夫史家者,为世之一孤人也。集天下之书,载古今之人,明乎天地之变,而悟天人之理,此史家之道也。吾国之书者,惟史盛哉!左语之言、迁固之史、刘章之志,皆史学之盛况也。记于幼时,遇荒野废屋,进屋架前有书而览之,为旧时教科书,後待学史,乃知其为史事也。今修清史,列之纪传,表以图志,然多无史才,采今语为文,非与文言,此非传世之作也。得讯清史之作,甚于吴三桂诸人,亦列载纪,无列汉奸名讳,加以满人多为钞录,恐乱史实,此我史家近代未有之殇也。

忆昔虞夏开基,殷周定伦於社稷,沐风华於列邦,使华夏之衣冠籍于中原,逐蛮夷于四方,始定中国也。然秦汉以来,魏晋之变,五胡乱我中原,衣冠南渡去,分却南北,为我华夏第一耻也。隋唐之後,辽金元三朝起北漠之草原,南下牧民于中夏。太宗高河梁之役,兵败而归,幽云十六州而拱手相让,致北地陷四百年之久,待明定统,方以合一,此第二耻也。明亡清兴,为我华夏第三耻也。此三耻惟清为之最陋,入我中原,掠其金银,屠之百姓,毁我衣冠,颜色尚者,多被**,时有志士而报国者,然力之难足,遂大好山河而落於蛮夷之手,此国殇也。今修清史,忌之民族,策之四方,意汉夷相合,勿敢而罪也,非史家直书之承,无之史德,後人何以信法。余览前辈史人,尚有定伦社稷,有别夷夏之念,而今後学,姑妄书之论之,非史家也。

在此录其两文,於其下

史所别统系,故国家以重之,名人之于後,而不敢乱法也。然人欲之不足,而致天下之欲盛,是天下之兴亡,会欲於之一体,而所亡也。史所别故事,乃因史而鉴之。天下之事理,因循前人之故,非虚空而生,史家之言,非乃当世之书,乃为後世而作。今史家不下百家之盛,然具史德者几人何?又载其史才者,几人乎?甚於今者,修一代史,采今语为书,乱史家之文法,後人必诋也。史之所文,乃曰简字,以十字而通百言之义,为史笔也。史之所载,必以简文,天下史籍之繁多,通一书之述,若不简,鬼神读乎?以廿四史之籍,嫌字繁多,何况清史之作,既以敢做,休惧後人所毁。

为史之德,乃云史事之真,後学而考其事也,若无史德,焉得流传。魏收所作之魏书,真乃秽史耶!非也,魏收做史之时,世族林立,帝王以言难收,常言做史乃为後世所书,方可无有曲笔。收因时势,史文潜於字义之中,故千载後收书亦为传世。左传曰“郑伯克段于鄢。”其一克字而义出矣,郑伯弗兄之德,段不悌也。又以史文之质,不简焉见史识。刘知几所言做史者,具学才识之三才,章学诚以史德相举,余则言之史情,会通五才者,做史方确,真性情也。

何云史情也?人之无情,未所闻也。凡为人之父母,为之子女亲朋,未不免有好恶之言,凡举文者,蕴情乃为至文,然史学亦为人之创,何况乎治史者,绝情观书,尚有何义。史之于情,乃於人也。史事即人情,人之所误,事则误矣。况为史学家者,何人通百家之义,妄言天下之学,吾一人备之,无误矣。何人敢论?

案刘知几谓史学三长,曰史学,无非学史之时而得之所物,史识即直笔也。才乃做书之能。夫此三才者,千古所载,何乎云得史法也。章学诚即以史德相抵,言史学之人,先具史德。故史德之于史家,为第一义也。若无史德,後人何以信法,故此以四论,自清後,为史家之常论也。然何以史情相举也?人之记史,记言或以记事,史之所载,盈天地之间,无所不包,马端临所论史,不过治乱兴变,典章礼仪,二者也。动静相合,史之所变也。然人之时间,之於空间,之于人生,何不感慨而之书也。史迁之史记,流乎于情,方以动人,所谓无韵之离骚,本乎於情也。

史家之见於义,辩之人物,观其事蹟,若不生情耶!书此人物,何不生情耶!即文字之於义,情理相合方为至文。然史情之史文,流落片刻即也。观史记之书,深情之语比比如是,与汉书之谨严,失之甚矣。史情虽具文情,然史事求实,不可云乎情。史迁所做史记,诚乃史学百代之法,然观乎所载人物,人情泛滥,则不免令人失叹,史家载之人事,幽深处乎情即也。但凡做史者,必不能如司马迁之泛滥性情,则必乱史实也。

史情乃为史之义,亦为书之人所乎情也,或遥寄百代之後世,或思当下之非,观天地之阔、江海之竭、风雨之荡、人事之变。上寻百代之故事,考百家之典籍,案以文字,一一记之,页页书声,黑白之间,孤情作书,点点灯火,字字泣血。观人物之生死,乎情也。载古今之变,乎情也。盖以自序书史之旨要,後世何人观此书也。皆史情也。史书之于史家,即义也。作书别於本纪、列传、典章礼制,染情而书之,文字虽以平易,皆史家孤语也。凡大史家者,即一人之力而撰书者,具此史家五才,乃能做史。惜今具此五才者,已无人矣。

史法者,乃史人之书,而代代人继之也。师法之於古今,造极於当代,流传於後世,此史家之责也。今之史学者,非具五才,何敢修史乎?

於其二

文之最者,合知情意之韵,亦通史家三长也。诗以言情,文可言事,情韵相生、文理兼备,纵不为至品,亦乃一时绝好之文章。文何以贵?其意也。

文之所知,乃眼界豁然之识,亦史学之学也。情者,文之蕴神处,或知作者所之心,或触我之境,而知文触情之深也。何乎其意也?意通义也。经典之所以传世,皆备此三才也。知文章之条理,而不敢乱文法,读古今之书,而不敢轻薄其文章,亦不轻议其文家也。此乃文知亦文德也。情蕴文章之中,深思方以晓味,或以生悲,或以动乐,通文之笔墨,文之遥寄,故以情也。意即文境之触,知人生之处也。故俱此三者,多以传世也。

此二文信笔而书,为有自得而书,稍有读书之识,见录于兄,望不弃也。又思其同处,何有一往情深?俊洲兄,所钟女子尚以成婚,余所慕者,乃一孙氏女,然迎人所好者,非久长之道,一朝吐露,再无佳会之缘,惟今书之与听,同是天涯论落人,故念而已已也。言非所以,草草成文,既无重事,亦非陌人与游,寻有天地无穷,知己几人?无非时之所知,而一如孤人,世绝利而交者,自古少也,故为此而作,酬谢兄也。

诚书顿再拜

喜欢江城识我记请大家收藏江城识我记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Promise

Promise

游手好闲的高中生侦探彦易轩,无缘无故地被卷入到一宗离奇的密室杀人案之中,诡异的作案手法和毫无征兆的作案动机,都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七年前席卷了大型人工岛屿nightcore的暗月事件,突如其来的名为humanBeings的怪...

我开局震惊了女帝

我开局震惊了女帝

宁天来到天玄世界,睁眼竟然是女子的闺房等等,这是什么情况身为废物的他,绝美至极的女帝竟要在今晚和他成亲震惊系统激活震惊他人就能获得奖励开局震惊女帝,踏出人生大事第一步,完成举世震...

吞噬星空,我可以模拟人生

吞噬星空,我可以模拟人生

李悦重生到吞噬星空,本想苟到罗峰起势,卖掉地球居住权后浪迹星际,却意外激活系统,无限人生模拟器...

四合院,从一无所有,到世界首富

四合院,从一无所有,到世界首富

简介关于四合院,从一无所有,到世界富从小吃摊到食品厂老板从修车到汽车工厂从一无所有到世界富…你就只差一个系统,我叫陈平安,我为自己代言。...

死眠之主

死眠之主

简介魔物环伺的世界,人类服下灵药,步入凡异教徒蛰伏于世,外神凝视人间,呓语不绝。魔药灵能者炼金术占星预言教会猎人神秘学可这些,都和我没关系。因为我醒来,邪教徒正在把我炼成傀儡!盛满魔药的坩埚里,除了被五花大绑的我,还有一根骨头新晋死眠之主的故事,大幕已拉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死眠之主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