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五章 说书(第2页)

虽然一个残破的国家在其带领下渐渐恢复平稳,但自大胤皇帝毁去天下百年气运之后天灾便年年未曾断绝,人力如又何胜天,百姓仍旧无法安居乐业,天下各州经济仍是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准,天下间能找出的繁华之地不会朝过五指之数。

为求破解之法,太祖朱寅封禅泰山之上,欲致己愿上达天听,此时的朱寅已垂垂老矣,封禅后回宫未过得十日便与世长辞。

也许是上天被朱寅的心诚打动,也许是天佑大乾百姓,朱寅死后二十年,又一位易门的奇人现世,此人法号天道子,自言其虽经年二十岁却已历百年身,以平生八十年寿元算出天阕经的下落,并向朝廷自荐改易一国之运。

此前亦曾言说的易门是一个神奇的门派,如今虽已日渐式微,只剩些末流分支的望气士、江湖术士、风水先生、算命先生之类仍苟延残喘,但历史上的易门的确曾无比地辉煌过,其它门派多志在江湖,而这易门却志在天下。

若把江湖之上踏天境的圣人强者比作仙,曾经易门中的一小撮拔尖人物便将之比作是神亦无不可,仙人无拘自在,神人则具天职,而这些人也似乎生来便具使命,会穷尽一生的信念去窥探那玄之又玄的天机,并为之付出常人难以忍受的代价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自大臻起王朝数次更迭,其中皆有易门扶龙与屠龙两脉门人参与运作,也正因这易门过于热衷王朝改易之事险招致灭门之祸,世间帝王怎会允许有这样一类人来决定自己家国的命运,尤其这些人似乎真正掌握着这种玄之又玄的力量。

易门传承皆系之一部奇书《易经》,一部易经又分天地人三阕,据传天阕经中记载了天道法则,顺之应天得天之助,背之逆天则承天之怒,但天阕经自成书后便似乎身具某种缘法,踪迹难以寻觅,只有缘者方能得之。

大胤皇帝得到此书便有了改易人之生死之能,复活了自己的妻子,虽然付出的代价相当惨重,但逆转生死之奇事,古今也只他一人做到了。

而方才所言朱寅死后二十年又现出的易门奇人天道子,凭借屠龙一派传承结合天阕经之上所载之法,窃取来后世千年气运进补大乾一朝国运,照其设想,此后王朝不易更迭,灾祸便不致重临。

自其转嫁气运之后,世间的种种灾祸渐渐消弭,百姓渐渐又过上了正常生活,大乾国力也蒸蒸日上,一切似乎的确按照天道子所设想的在慢慢地变好,但此种光景也仅仅只维系了短短两百年。

加上其为卜算天机消耗去的近百年寿元,此时的天道子已算是有三百余岁,虽然此人极为努力地用各种秘法为自己争取寿元,只想着能凭一己残躯护大乾不再经受王朝改易之劫难,但其因行逆天之举,一生未敢历劫跨过踏天境,此时的天道子已然有油尽灯枯之象。

而王朝会否易主又怎会是他一人所能改变,在其生命尽头的数年间战乱再起,虽然其拖着一具枯木残躯四处游说,但王朝终究更迭,其人也因最终无力改变天下苍生命运,落得气极身死的下场,在临死前将天阙经传与弟子6诩,此人也便是大祁上一代国师。

今朝太祖反叛欲谋江山之时,天道子便与其交涉甚多,皆为劝其为天下苍生命运放弃争夺这天下,但太祖对玄之又玄的王朝气运之说满不在乎,仍是执意起兵一改江山。

只是太祖建国之初便不顺利,前朝皇子携传国玉玺一同消失,太祖命人掘地三尺亦未能寻见,玉玺连同皇子流落世间,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这可是天大的隐患,此时太祖方觉慌乱。

太祖本就是篡位得来的皇位,也未能得到玉玺,如此一来大祁得国名不正亦言不顺,天下贤德与前朝文武百官竟无一人愿事君朝,此等奇耻大辱古未有之,以此方有了后来太祖挟贤事君的丑国之举。

大祁建朝之初也遭遇了如大乾当初立国之时同样的困境,年年天灾不断,国运日渐衰竭,大祁也并未坐视国运亏空,那天道子虽已身死,但他还有个身具传承并怀天阕经的徒弟尚在人间,大祁举国之力将其从茫茫人海中寻找出来,奉其为国师,望其能为大祁修补一国气运。

但大祁失了传国玉玺,修补一国气运又怎会是那般容易,其人虽凭借天阕经苦心筹策百余年,令灾劫降临的频次渐少,给大祁百姓留下了得以喘息的机会,但灾劫仍在且每十载便生一大劫,如今豫州境内大旱便又是灾劫渐起之兆。

但上天或有好生之德,愿意护佑我大祁万千子民,就在半旬前,那传说中可凝聚一国气运的传国玉玺又现身青州,更是引了一场青州江湖的动乱。

说书人娓娓道来讲了许多陈年往事,原是想要引出数日前青州江湖的一场动乱,许是说了太多话,讲到此,说书的老者端起酒碗抿了一口润润嗓子。

楼中食客本听得聚精会神,趁着间隙方回过神,此后不时有叫好声和不断催促的声音传来。

一些来得早的食客甚至有意放慢了动筷的度,吃得慢些才好,平时赶在说书时间来楼中吃饭可是要另外加价的,如今有这便宜,不占白不占,但今日整个楼都被人包下,也不想把占便宜表现得太明显,若是吃完了宴席还在这占着位置,说不定就要被几位富贵公子的家仆给请出去了。

喝了一口酒的说书老者又继续讲述起来,只是稍缓和了语气,不再似先前那般张扬恣意:

此事还要从青州一间当铺的一单生意说起,就在半旬之前,青州江阳城的生财典当铺突然来了一单大生意,来典当物件的是个年轻人,其典当之物是一枚形制古朴的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掌柜的看见此物后有些疑惑。

若这玉玺是真,自己经手一碰或许便会惹上大祸,说不定还会丢掉小命,但这玉玺自大祁立国之初便已失了踪迹。太祖皇帝曾下旨悬赏此物,寻到此物者可直接封候另赏黄金万两。

此后便掀起一股仿冒玉玺之风,各种五花八门的假玉玺自民间层出不穷,但真玉玺却仍是毫无线索。

为绝此扰,皇帝不得不又下令,将仿冒假玉玺呈上者,皆以欺君之罪论处,多次仿冒过玉玺者直接被杀头,最终才渐渐平息这场风波,所以这玉玺是假的可能性会更高。

掌柜的也并不相信就算有人真得了这等宝物,还会拿来当铺典当,随便呈给哪个大人物,能得到的赏赐都能保证自己下半辈子衣食无忧。

但这玉玺的品相瞧着的确不错,材质应是上等,掌柜的想着此物便是当作一块美玉收来也不错,若能请工匠磨去其上印字,再雕琢成一块新的玉章,其价值定能涨上数倍不止。

心里这么想着,当铺掌柜拿起玉玺放在手中仔细研究起来,甫一经手,只觉果然不出所料,且不论这玉玺是真是假,仅是这玉的质地已是世所罕见,这玉玺便是假的也必然价值不菲。

又见来人衣着寒酸,不像大富大贵之人,不由对这玉玺的来历多上了些心。

可待一番交谈之后后,当铺掌柜本就悬着的一颗心竟是险些夺心口而出。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