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9章(第1页)

就在李二还没有做出决定的时候,周世英进来禀告,说是几位皇子一起觐见。

李二心下一动,立即就让周世英把他们几个都宣进来。

不一会儿,鱼贯而入几个人来,个个都是英气逼人。

为首的,自然是太子李承乾。

然后依次是蜀王李恪、魏王李泰、齐王李佑、梁王李愔和蒋王李恽,还有李二最喜爱的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

“儿臣等参见父皇。”

七个人进来之后,站成一排,一起向李二见礼。

“免礼吧。”看到几个儿女,李二的心情不由好转一下,微微含笑,点了点头,“赐座。”

坐下之后,太子李承乾第一个开口道:“父皇,不知母后的情况如何了?”

李二微微摇了摇头:“还没有醒过来。”

第二个开口的是蜀王李恪:“父皇莫要着急,儿臣等已经派快马通知长安城周边郡县,紧急调所有名医前来,定有人能治好皇后娘娘的病。”

李二点了点头道:“你们能有如此孝心,朕心甚慰。”

“眼下,朕遇到一件难决之事,正好你们兄弟几个都来了,可以替朕分忧一下。”

太子李承乾正想多在李二跟前表现一番,立即说道:“还请父皇示下。”

长乐公主李丽质在李二的跟前,就比这些皇子们要放得开,立即就娇声说道:“父皇,您快说嘛,女儿都心急了。”

“好,朕这就说。”李二对李丽质是格外宠爱,呵呵一笑,就不再卖关子,“东突厥使者黄闻堰听说皇后生病之事,托人告诉朕,说他精通岐黄之术,或许能够治好皇后的病,你们以为如何啊?”

话音刚落,太子李承乾就大喜道:“父皇,既然如此,父皇可速速让黄闻堰进宫,为母后诊病。若他真能治好母后的病,父皇可重赏于他,如此天下人皆会知道父皇与母后的真金之爱,乃一举两得也。”

听了太子李承乾的话,李二不动声色,点了点头,又问:“你们几个呢?”

论年龄,除了太子李承乾之外,就是蜀王李恪了。

但蜀王李恪不是嫡出,这个问题又不好回答,蜀王李恪就暂时保持沉默。

魏王李泰就忍不住开口了:“父皇,儿臣以为不可。”

“那黄闻堰乃是东突厥人,此番出使大唐,实是有惊天阴谋。”

“若黄闻堰真的将母后的病治好,则显着我大唐如此泱泱大国,还不如东突厥那种蛮夷之地,足以挫我大唐国威。”

李二轻轻点了点头,暗想,没想到泰儿竟然有此远见,实属不易。

李二正准备再问别的几个皇子,太子李承乾就冷笑一声:“李泰,以你之意,就是眼睁睁地看着母后病重,而见死不救?”

魏王李泰一拱手:“太子此言差矣,母后的病,自然是要治的,但绝不能通过东突厥人之手。”

太子李承乾淡淡说道:“太医署全都束手无策,长安城中的名医,也是一样。”

“那黄闻堰虽说是东突厥人,但之前毕竟是汉人,用他来治好母后的病,纵然对国体略有损伤,但至少能保住母后的性命,此乃孝也。”

魏王李泰不急不慢道:“太子之言,小弟不敢苟同。”

“若父皇用黄闻堰为母后治好病,带来的或许就是一场大战,到时候会有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数将士浴血沙场。”

“到那时,国将不国,母后心中何安,父皇心中何安?”

太子李承乾脸色一变,喝道:“李泰,你这分明是危言耸听。”

魏王李泰也一拱手:“父皇,儿臣一心为大唐,并无任何私心,请父皇明鉴。”

李二一摆手,向另外几个皇子问:“你们几个,觉得是太子之言有理,还是魏王说得对啊?”

其余四个皇子,都不是长孙皇后所出,所以,他们四个人自然对长孙皇后的生死不放在心上。

甚至于,他们还希望长孙皇后熬不过这一关,这样的话,他们的母妃或许就有机会晋阶皇后之位了。

于是,蜀王李恪首先说道:“回父皇,儿臣觉得国与家相比,国为大,所以,儿臣以为,四弟言之有理。”

蜀王李恪发表意见之后,齐王李佑、梁王李愔和蒋王李恽也纷纷发表意见。

措辞不同,但意思都一样,同意魏王李泰的观点。

这么一来,太子李承乾的脸色阴沉得很难看,而魏王李泰则是得意之极。

李二看在眼里,依然不动声色,又呵呵向长乐公主李丽质问道:“丽质,你虽然是女儿身,但见解不在你的这些哥哥弟弟之下,你也说说吧。”

长乐公主李丽质微微一笑:“父皇,女儿对国之大义和家之孝义的理解比不上哥哥弟弟们,不过呢,女儿对母后的病情很上心,昨天一直在打探长安城是否有不为太医署所知的名医圣手。”

“噢”,李二登时就来了兴趣,笑着问,“可否打探到啊?”

长乐公主李丽质点了点头,一脸的认真:“女儿还真打探到一个,这个大夫叫什么女儿不知道,但医馆名叫素枫堂。”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