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72 大唐后事谈五 李丽质视频片段(第1页)

因为平定西域之战势如破竹,战后诸事顺遂,贞观六年十二月,随行督军的李道宗及李丽质叔侄便带队返回长安,预备到宫中过年。

虽说是奉命督军,但毕竟长乐公主年纪尚幼,全程不过是在凉州本营随叔父一同整理战报而已。如今随行回京,自然要顺道拜访驻守兰州的陇右道大行台尚书左仆射杜如晦杜相公。

贞观三年以来,杜相公风疾数次作,渐渐不能视事,乃至病重垂危。以圣人所得之天书而言,这风疾似乎与饮食及气候息息相关;而长安湿热难耐,对风疾实在大大不利;皇帝因此怜惜老臣,特意将杜相公任命为了使相,长居于干爽开阔的兰州总理陇右及西域一切事务,顺带调养身体。

这样声名赫赫的开国功臣,纵使皇嗣宗亲亦须礼敬。故而李道宗谦逊之至,带着长乐公主拜访杜相公私室时,不但坚决不让杜公起身行礼,还主动命长乐公主执晚辈礼,向杜公问安。

杜如晦也不是拘泥小节的人,推辞数句后便坐于榻上休息。只是榻边小几上依旧是堆积如山的公文纸张,显然杜相公绝非优游自在高蹈世外的逍遥派,即使皇帝特意为他预备了这个养老的职务,他依旧是改不了往昔的内卷爱好。

“老臣能见到两位殿下的玉容,实在是欣喜而不自禁。”杜如晦咳嗽着说道“唉,老臣衰朽之至难以理事,而今忝居此位,实在是有负陛下的重托”

李道宗赶忙奉承“相公说的哪里的话西汉时汲黯卧而治淮阳,天下称贤。而今我等途径凉州、兰州各郡,所闻都是诗书之声,所见都文质彬彬的大治之相,相公的才能,不减于古人啊”

这话一半是恭维,一半却也是实情。凉州兰州毗邻西域,南北朝时常为五胡所踞,故而士民都沾染了胡风;数年前御史还曾上书禀告,称此处百姓好勇斗狠,喜厮杀而厌诗书,俨然是腥膻已久,浑无半点华夏气象了。

但这腥膻已久宛然异域的地方,竟然区区一年之间便一转而为诗书朗朗,这变动之大,委实令李道宗惊愕不已,亦且五体投地能在不动声色之中教化百姓,岂非正是贤相的风采

但杜如晦只咳嗽了一声,轻轻摇头。

“任城王太高看老臣了。”他低声道“什么口诵诗书这些人诵念阅览的,多半是老夫命人抄好后散的齐民要术、四民月令喔,还有几本道经。”

李道宗什么

“不过说起来,前几任的兰州都督与兰州都督倒真是推行过诗书。”杜如晦轻描淡写道“他们的还都是些什么尚书、春秋,诸子讲章,说是要以夏化夷,令蛮夷入华夏而华夏之用心倒是很好,可惜这里与中原分隔太久,寻常人实在读不懂夫子的微言大义。所以嘛,听说这些经籍大半都成了记账的账本。

李道宗

“还是相公眼光深远。”他艰难道。

杜如晦叹了口气“也不算什么深远不深远吧。只是老臣以为,华夏与否暂且不论,要推行书籍教化,总得让人读得懂、愿意读才是。所以老臣思之再三,才挑了这些书道经中的种种比喻精妙绝伦,当作故事也是好看的;至于齐民要术么,就算不耕田不种地,仿照着上面的法子,做点酢菜吃吃也好啊。”

李道宗李道宗是实在有点不敢说话了。显然,杜相公的言辞已经不仅仅是闲谈寒暄,而是隐隐牵涉到了朝政的纠葛前几任凉州都督兰州都督脑子又没有进水,难道不知道尚书春秋在本地推行不开之所以无视实际强制推行,不过是为了满足大唐朝廷根深蒂固的政治正确罢了所谓儒为百家之本,还有什么比口诵春秋尚书更能让大臣们生出教化蛮夷的快感呢……

李道宗李道宗是实在有点不敢说话了。显然,杜相公的言辞已经不仅仅是闲谈寒暄,而是隐隐牵涉到了朝政的纠葛前几任凉州都督兰州都督脑子又没有进水,难道不知道尚书春秋在本地推行不开之所以无视实际强制推行,不过是为了满足大唐朝廷根深蒂固的政治正确罢了所谓儒为百家之本,还有什么比口诵春秋尚书更能让大臣们生出教化蛮夷的快感呢

而今杜相公寥寥数句,算是把朝中高谈阔论诸大臣最阴暗险恶的心思都给扒了出来,所谓骂人不揭短,设若京城跃跃欲试的诸位言官听到这番议论,那岂不该拼力喷出所有口水,以捍卫儒学正道

好吧言官可能确实不太敢。毕竟杜如晦杜公威望无双,生平又以能言敢断而闻名,号称是有仇不过夜,睚眦必报。真要惹翻了他,搞不好全家都会被送到江州度假。

但惹不起杜如晦,还惹不起他李道宗么即使不好直言围攻,总可以暗戳戳讽刺几句武夫粗鄙,保管引经据典阴阳怪气,恶心得任城王吃不下饭。

他一个武将,拿什么去和职业玩嘴的辩经高手斗啊

显然,杜相公不会顾及武将的心情,他慢悠悠再次开口

“当然,老臣用这些杂书,也是无可奈何兰州凉州其实也有读书的士人,但却并不愿意在这些诸子典籍上消耗光阴。他们自己觉得经义的水平与长安差距太远,就是再如何苦读钻研,也不可能在贡举或国子监中出人头地。又何必花这些功夫呢”

李道宗是彻底麻了。

贡举国子监样样都是朝廷用人的大政,样样也都是神仙打架大佬互殴深不可测的浑水,绝不是他这身份尴尬的武人宗室可以参言半句的

你们顶级文官高手对决,能不能顾虑一下咱这个粗人的感受

惊骇绝伦之下,任城王绞尽脑汁不得其所,连鼻孔都变大了

所幸杜如晦似乎没有拉人下水的爱好。在任城王呼呼喘息之前,他咳嗽一声,又缓缓道

“当然,臣老病侵寻,这些事实在也不该多操心了不过,老臣还奉了陛下的一封密旨,想向长乐公主求取一件东西。”

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的李道宗立刻双眼一亮,真正是长长舒气如蒙大赦,赶紧起身告辞,快步赶出门外,只留下侄女李丽质与杜相公彼此独对。

眼见任城王近乎仓皇的退出,杜如晦俯又急促喘息,似乎是说话太多,气短而神疲。他摆手谢绝了公主倒来的茶水,只是低声开口

“公主公主听了老臣刚刚的话,不知有什么想法呢”

大概是年纪尚小,还来不及想那么多的弯弯绕,李丽质毫无犹豫,一口回答

“我觉得相公的法子很好”

是的,虽然说是要教化百姓,但百姓连经义都一脸茫然,那印这么多典籍又有何用呢还不如从耕作农学等实际入手。李丽质是真觉得杜公因地制宜,贤能敏锐。她想了一想,甚至补充了一句

“我此次回京,一定会向陛下奏报在兰州的见闻。”

杜如晦微微一笑,却只是轻轻咳嗽。

“那就多谢公主的美意了。”他缓缓道“既然公主如此说法,那老臣心中也算有个底了殿下在宫中日久,最得圣人的垂怜。不知圣人可曾向殿下展示过什么出寻常的典籍文章么”

李丽质李丽质微微瞪大了眼睛。

显然,皇帝疼爱子女无微而不至,绝不会吝惜这上苍所赐的天幕机缘。长乐公主与太子及魏王在宫中久居,彼此都曾听过父亲或有意或无意泄漏出的天幕消息。宰相们频繁入宫议政,对这秘密也是心照不宣。……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