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章 许久不见是故人(第1页)

太生湖诗会第三日。

相较于前两日的繁忙,第三日的太生湖畔就显得有序了许多。不少身着暗黑色的护卫不断游荡在湖畔旁,来回穿梭,维持着秩序和参与者的安全。

持续了一晚的小雨依旧没有停歇,但却并不妨碍诗会的进行,大多数人也都清楚,相较于前两日的小打小闹,第三日的诗会,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太生湖中央的几个楼阁相并到了一起,合成了一个小岛。

岸边的摊位也被许多达官贵人收购,建起了形色各异的竹棚或是简易的凉亭。当然,相较于湖畔的贵人,真正有权势的人早已汇集到了湖中央的楼亭里。

正东方向的楼台是唐国臣子的主场建筑,规模最为宏大,却也不过两层,里面尽是皇子朝臣或是西域来使,太子和二皇子就正在其中主持诗会的准备工作。

而像是书院、剑阁以及传闻中的几位大家,都还没有到场。

此时正是正午时间,诗会刚刚开始,却还是预热阶段。

本应处于东楼的言夏公主和李牧现在却躲在西北角的一处不起眼的凉亭中偷偷看热闹。

为了不被别人现,言夏此次特意换上了一身青袍,将一头黑束于脑后,梳成两个鼓起的小包子,未施粉黛,光芒尽敛,活脱脱一个陪自己公子游玩的年轻丫鬟。

而李牧也换上一身青衣,手中把玩着言夏给搭配的一副折扇,一副世家公子的做派。

两人懒散的坐在凉亭中,百无聊赖的摆弄着桌子上的器具。

一开始言夏还兴致冲冲,结果等了小半个时辰后,却现其余的凉亭中皆是有些熟悉的面孔,几人成群,互相打趣等待着诗会的开始。

她便有些兴致阑珊了起来。

“那些人在干什么?”李牧斜倚在凉亭边角的柱子上,看着远处湖畔中忙来忙去的布衣工人们,有些好奇。

“布置试炼考核吧?”言夏趴在石桌上,一边小脸紧贴在桌面,瞥了眼在湖畔竹林旁忙碌的人群,含糊的说道。

“什么考核?”

“每次的诗会,到了第三天,都会设置一些有趣的关卡,用来考核参加试炼的才子佳人们。”

言夏直起身来,揉了揉有些凉的小脸“一般考核的内容都是由杜辅设计安排,每次都不太一样。但大多时候都和修行无关,不过每次考核的最后阶段,通常会由一两个大家主持。”

“比如上一次的考核关卡,就是由棋痴王庸王先生坐镇,通过最后考核的仅有一人,后来被王先生收入门下,成为了亲传弟子。”

“这也是大多数真正对自己有信心的才子们最重视的机会,一旦被大家看重,就意味着天大的福缘和机遇,不过这几年来,通过最后关卡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听起来这才是诗会的重头戏啊?”李牧微微挑眉。

“嗯,”言夏打着哈欠点了点头“不过前几年都没什么人到达过最后一关,别说被大家收入门下,连被评为甲等的才子,都少之又少。所以长安的达官贵人们比较好奇的还是杜辅今年又出了什么题目,文人和官员们也都很有兴趣,因为有不少有趣的游戏和问题,都是从这竹林里流传出去的。”

言夏一边说着,一边给自己倒了杯茶,不过当她顺着李牧的视线看去的时候,却有些意外的愣了一下“今年,考核的规模这么大吗?”

太生湖中央,阁楼和平台并接在一起,稳固的像一个大型岛屿一般。

而在这个人工岛屿的四角,分别伸出了一条白玉石板路,从岛屿上向外延伸,接在了湖畔边缘上。

而在白玉石板路的尽头,则布置了风格不同的四个凉棚,凉棚前竖起了四面不同的旗帜,上面分别画上了琴棋书画的四种图案。

“四林齐开吗?”言夏张了张嘴,有些惊愕。

“四林齐开,又是什么意思?”李牧有些不明所以,收起了手中的书籍,平静的向着凉棚中望去。

“一般的诗会,都是只开一到两个竹林。”言夏指了指凉棚之后,那里都有一个灰色的石板路,通向不远处的竹林深处。

“两个竹林,就意味着会有两个大家坐镇,现在四林齐开,”言夏停顿了一下“就是说……四大家都会亲临诗会?”

言夏的话还没有说完,便现四周的凉亭开始杂乱的议论了起来,大多数凉亭里的客人们都探头探脑的望向竹林,一阵阵有些惊讶的声音传播开来。

“今年四大家都会到场?这多少年都没生过了啊?”

“是啊,本来以为今年就只有画圣青澶先生,或者是琴法大家谷老先生主持,没想到另外两位大家也来了。”

“但传闻中,不是说书生墨折、棋痴王庸两位大家共游海外,寻仙问道,怎么突然就回来了?”

“呵,你还没现今年的诗会有什么不同吗?”

“不同?说来听听?”

“书院来人啊,而且相比于今年年末的书院大考,这诗会,也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