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2页(第1页)

  这会儿要请人担保,却是不得不说。

  方子晨要参加童生考的事,对刘婶子他们来说,很是突然,惊讶过后,又觉得很是胡闹。

  他们没参加过科考,但却是知道这科考不是一般人能考得上的。

  县试没有门栏,几乎是有时间,有勇气,有胆量,去报名了就可以。

  到了府试,就开始设有门栏了。

  它不像县试那般广开大门,县考通过者,方可参加下一轮的府试。

  府试过了,又才可参加院试。

  门栏一轮比一轮高。

  每年县试参考者,犹如过江之鲫,个个都心存妄想,总想跑去试一试。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千万人,几场考试下来,百不存一。

  那些识得两字,就想去‘试一试’的先不说,正经书院出来的,在秀才私塾里苦读多年的,他们接受正统教育,眼睛天天都盯在书籍上,勤奋刻苦,可那些人去考,那也是考来考去,考了八九次了,也没考上。

  像小榕村的王书生。

  那些县试侥幸过的,也都在府试中败北了。

  扶安镇已经近十年,没出过一个秀才了。

  童生倒是有那么几个。

  竞争有多大,考试有多严苛,科举有多难,从这寥寥无几的人数便可窥见一二。

  对于河大愣和刘婶他们来说,寒窗苦读数十载,天天捧着本书看,那些人去科考,合情合理,可是方子晨······

  他们是知道他认得字的,可是学识‘渊博’不‘渊博’,有几斤几两,他们却是不知道的。

  他天天上工,醉宵楼客人进进出出那么多,肯定够忙,而且,他们都没见他看过书,行不行啊?

  这两天镇上挺热闹的,聊的都是些科考的事,传来传去的,哪怕在村里不谙世事的人,也听了几耳朵。

  大抵是年轻人不知所谓,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盲目跟风凑热闹吧!

  不管众人怎么想,方子晨能有这个胆子,赵哥儿也亲自上门来了,不管他考不考得上,就冲他现在在醉宵楼工作,认识那么多人,门路那么广,能帮还是要帮的,而且又不是多大的事儿,就是在担保书上盖个手印。现在帮了这个忙,对方欠了他们一个人情,以后若是出个什么事,也才好意思开口求上门去。

  第二天一早,村长带着河大愣和刘叔几个人来了。

  赵哥儿花二十文租了村长家的牛车,到底是请人帮忙,他也不好意思让人走着去镇上。

  四个担保人凑齐了,早上,赵哥儿早早就起来了,蒸了十几个包子,方子晨洗了脸,帮赵哥儿将装着辣椒酱的背篓提到牛车上,这才抱着乖仔坐上去。

  赵哥儿给村长等人分了包子。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