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4頁(第1页)

如今內政已平,但是外患猶在邊境未穩,國家仍舊缺錢,可皇上卻不想一而再再而三地依仗世家大族,更不願加重賦稅。他對傅朝瑜如此器重一則是因為傅朝瑜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二則也是因為傅朝瑜讓他嘗到了甜頭。

傅朝瑜深知這一點,與其做個恩人,不如做個有用之人。

自古帝王刻薄寡恩,這位更是如此,只有有助於皇上方才能在朝中立穩腳跟,將來才能給他小外甥將路鋪平。

二人心照不宣達成了共識,聊了好一會兒,皇上說盡興了之後才放傅朝瑜出了宮。

離宮路上,傅朝瑜還順手救下了一個小太監。

想不到宮裡捧高踩低之風也如此嚴重,真不知是那位皇后娘娘是如何管理內宮的。傅朝瑜見著小太監被打得鼻青臉腫,救下他之後,丟了幾兩碎銀子給他,讓他去換些傷藥。

小太監千恩萬謝地離開了。

傅朝瑜回了農莊時先去看了一番土豆,後又收到了揚州來的書信,問他稱為春闈如何。傅朝瑜寫了回信,不過想著不等他這封信寄到揚州,他高中狀元的事便會先一步傳開。傅朝瑜高中狀元本有一個泥金帖子,他雖人在京城,但是戶籍卻還在揚州,因而這帖子最終還是送去了揚州。

揚州的傅家除了幾位老僕,還有幾位堂叔表姑等親戚,關係也算過得去,傅朝瑜想著,這消息傳回去能叫他們高興高興也是不錯的。

又過了幾日,其他科考試6續都結束了。

對於各科考生而言,箇中滋味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對於傅朝瑜來說,他只關心最後的結果。

其他幾科比進士考試難度實在是低了好幾檔次,周文津自然是順利通過,不僅通過了,還是明法科的頭名。楊毅恬基礎雖然差,但是天賦很高,考明算科不算吃力,杜寧仗著有先生惡補,終究還是有驚無險的通過了。

只要過了這一關,於楊毅恬跟杜寧來說,便已經是踏入官場。二人家世都不低,吏部那邊多少會給些面子的,不會不給他們授官。

反倒是傅朝瑜跟周文津、吳之煥幾個,縱然學問紮實,終究還是不大安心。擔心歸擔心,但是這陣子各種謝師宴、賞花宴卻是從來都沒有斷過,傅朝瑜聽他先生提起過,這類宴會可能要一直持續到五月,等到吏部的「關試」過後,諸考生得到授官,還要迎接一輪的宴會。

入了官場,就得學會這些應酬。

傅朝瑜幾個就沒有一個人喜歡這些事兒的,比起場面上的客套他們更願意自己私下小聚。參加這些宴會,自然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周文津本來已經許久不曾抄書了,這些日子晚上回去又開始抄書,爭取多賣點錢。

這宴會要是再這麼開下去,他就真的要窮困潦倒了。還沒做官就已經如此拋費,真做了官,還不知道要花多少呢,光是在京城租房子這一項,只怕就要花掉大半的俸祿。

不過有俸祿總比沒有好,周文津還是盼著吏部的「關試」的。

去歲朝廷查了些地方貪官,皇上又下旨隔出了不少尸位素餐之輩,如今這些空閒大多由別人兼著,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所以這「關試」自然也就沒有往後拖,半個月之後吏部便安排好考試了。

所有考生只有通過了吏部考,才會被授官。

吏部尚書最近為授官一事頗為費神,只是他沒想到後面還有更費神的事情等著他。

聽到上頭吩咐,吏部尚書覺得這事兒簡直匪夷所思:「讓我將那位壓下去?」

那位如今人氣兒高得離譜,連聖上似乎都有些欣賞,他能壓得住?吏部尚書懷疑那位主兒是在拿他尋開心。

第56章授官(一更)

吏部尚書名張儉,是諸尚書裡頭年紀最大的一位,年逾六旬,且一向身子又不大好,平日裡的事兒大多交給左右侍郎料理。同他一樣身子不好的還有工部那位尚書。這兩位尚書平日就跟吉祥物似的,不怎麼管事。只是這進士授官乃是大事,叫給旁人做不合適,張儉不得已親自過問。

然而眼下張儉卻後悔不已,早知道就該直接撂開手交給旁人就是了,也省得到頭來輪到自己左右為難。

他在那兒一籌莫展,屬下看了半天,沒見尚書大人吱聲,便捧了一盞熱茶上前:「大人難道有什麼為難的事?」

張儉擺了擺手,不欲多說。

若是尋常的事情,還可以招人商量商量,但這件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再怎麼愁人,事兒也得先辦了。吏部召集諸生考試,先選出一批人,這些通過考試的人便取得了官資的憑證,即將等待吏部銓選。等待的長短因人而異,因事而異。進士科的銓選機率自然更大一點,也更快一點,明經等科因為過考的人多,就得往後排,什麼時候有了空缺什麼時候安排。先帝在時,有一位明經科的考生等了十年也沒等到吏部授官,最後不得不放棄,選擇回鄉教書去了。

按理說,栓選這事兒好動手腳,但是如今的問題就在於傅朝瑜是個狀元,還是個頗受矚目的狀元,且人家也並非那麼好拿捏的。他不僅有先生,禮部那邊還有一個侍郎師兄,更不用說國子監這一屆學生似乎都隱隱以傅朝瑜為,且這一屆學生裡頭多半非富即貴。雖然張儉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這些人究竟為何會擁護一個商賈之子,為其鞍前馬後,可事實如此,他也難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