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三章 热情款待(第2页)

彭耆老、陈青兕也随着萧灌的介绍逐一作揖互礼。

当介绍周先生、许先生的时候,陈青兕行的是弟子大礼。

其实周宏熙已经记不得自己有这么一位学生了,毕竟他只是陈青兕幼儿时的老师,过去十三四年了。

许良倒是有些印象,记得有这么一位听话懂事的学生,寒暄了几句。

一众人在萧灌的邀请下进入了萧宅正厅。

议定婚娶的事情很顺利,这也容不得萧家矜持。

京师已经生了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求巫祝以“厌胜之术”诅咒武昭仪的事件。这位倒霉的王皇后先给武昭仪冤枉杀其女儿,又让自己的母亲蛊惑行厌胜之术,被皇帝李治软禁,皇后之位早已摇摇欲坠。

萧淑妃本来没有她的事情,李治真正对付的对象是王皇后背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的辅臣派,跟萧淑妃背后的兰陵萧氏没有半点关系。但她为了争宠,愚蠢的跟王皇后联手一并对付武昭仪,也受到了牵累,形同软禁。

现在就差废王立武,然后降旨问罪。

时间也因此定在了一个月之后,也就是九月二十六日。

谈好了正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高潮环节。

论天下之事。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风气,如魏晋风流,在当时不拘礼法,清静无为是时尚风流,后人看来其实就是一群酒蒙子,一边抓虱子,一边磕着药,裸奔放浪形骸。

再如后面的盛唐,曲水流觞,比诗斗文采,精彩绝伦。

这些都是时代的缩影……

而这个现在唐诗还未兴盛,没有那么花里胡哨的玩意,有的是贞观时期留下来的论政风气。

太宗皇帝纳谏,不论男女老少谈论时政皆不问罪。

大唐王朝也通过一连串的胜利,打出天下人的自信。

故而这个时代,聚在一起谈论天下之事才是一种习惯。

文采好,只是点缀。

一篇《将进酒》在这个时代造成的影响,远比不上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或是马周的《陈时政疏》。

陈青兕怕讨论之乎者也之类的四书五经,原主的文化功底不差,但因缺乏足够的时间推敲研读,对于儒学理解只能说是入门。这说起论政,他就不慌了。

作为一个万年老二,金牌秘书,最不缺的都是干实事的经验。尽管后世的人文情况与现在不同,经过这些天彭耆老的指点,触类旁通,也不虚任何人。

尤其是对江南当前的情况,他能够联合彭耆老的针对性的建议与后世江南的展脉络,提出设想与展前景。

在这点上他具备先天性的优势,是任何人都比拟不了的。

“相比如何展,在下以为统一思想才是第一要务,各地乱七八糟的信仰淫祀太多,许多百姓甚至自己不舍得吃,也要将为数不多的积蓄献给各路邪神,为他们修建庙宇。这思想观念不改,就会给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

陈青兕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若为官,第一时间就将各路歪门邪道的祭祀都给扫了,只留下少许华夏正统神仙来统一思想。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