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页(第1页)

  苓子吐了吐舌头,&1dquo;这里又没有别人,怕什么!咱们一味的小心谨慎,只两个人的时候也不许说么?”

  锦书努了努嘴,&1dquo;你瞧瞧前后的护军,要是有女鬼,也得先掐死他们再说。”又叹了叹道,&1dquo;你呀,亏得还是个姑姑,在我面前说没什么,只怕别人跟前也管不住嘴,到时候要出岔子。”

  苓子笑道,&1dquo;真真该换个个儿,你做师傅我做徒弟才对!这两天我瞧你练得也差不多了,明儿再做一遍给我看看,要没什么,后儿就当差吧,我下月出去了,你早点上了手,我走得也安稳。”

  锦书听了大皱其眉,这丫头口没遮拦,大过年的也没个忌讳,听这话头子不吉利似的,便啐道,&1dquo;今早就该拿手纸给你擦擦,满嘴跑骆驼!什么走得安稳,我要是你爹,准给你一顿好打!”

  苓子挠挠头皮,&1dquo;说顺了嘴,一时就没把门的了。”

  锦书掩着嘴笑,顿了顿问道,&1dquo;今儿会亲谁来的?”

  苓子竟然红了脸,老大的不好意思,只随口道,&1dquo;没谁,就我爹和弟弟。”

  &1dquo;还骗我?”锦书抱着软垫跨过夹道上的门槛,边笑道,&1dquo;家里人来哪里还有脸红的道理?是不是他也来了?”

  那个&1dquo;他”自然是指苓子家里订了亲的人,头回见女婿,害臊是正常的,照这架势看,苓子对姑爷很是满意,果然,她拿手背贴了贴脸,扭捏道,&1dquo;他知道今儿家里人要来瞧我,特意在值上告了假跟着一道来的。”

  锦书好奇道,&1dquo;是个什么样的人?”

  苓子垂眼道,&1dquo;还能怎么样,又没顶子,就和宫门上的护军一个样。”

  锦书道,&1dquo;你心气儿也别高,他在皇子们身边伺候着,顶子还不是早晚的事儿!你和他说上话了吗?人好不好?”

  &1dquo;人好不好岂是看得出的?”苓子低声嘟囔,&1dquo;家里定下了,横竖是要嫁过去的,他们家虽不大富,倒也算得上,老子娘在后海那一片据说有些脸面,家里有兄弟三个,他是老幺。人嘛,看着挺老实的,rou皮儿黑,高高的个儿,还没说话就先脸红了。”

  锦书心里替她高兴,&1dquo;这不挺好的吗,如今上虞处的人哪还有开口就脸红的,上三等的祁人什么阵仗没见过,你有福气,竟是捡着个好的,什么都不要紧,能踏踏实实过日子就行。”

  苓子见她老太太似的,便想拿她打,四下无人,就小声道,&1dquo;你别光说我,也说说你自己。”

  锦书佯装不知,只道,&1dquo;我有什么可说的!别说了,前面就到了。”

  迈进体和殿,眼前豁然开朗,院子里灯火通明,从宫门外的门坎起,一直到寿膳房的门坎,每三步有一个太监,穿一身崭的宁绸袍,粉白底的靴子,面前一盏琉璃风灯,灯笼连成串,像一条火龙一样照亮了大半个西六宫。

  两人噤了声,快步进殿里布置,等收拾妥帖了,刚到帘子后头站定,隐约听见外面遥遥的有击掌声传来,正是御驾驾临体和殿的暗号,忙和殿里另两个当着差使的往殿中去跪迎。

  随侍的太监簇拥着皇帝进来,其余不相gan的都退到殿外去,皇帝未停留,直接往配殿去,方走了两步,突然回头看了一眼,对锦书一指,&1dquo;你,给朕沏茶来,要酽酽的。”

  总管太监李玉贵一惊,万没想到皇帝会亲点她伺候,心里虽有顾忌,却看皇帝面色不善,也不敢多言,只得一使眼色让锦书去办,自己打了猩猩毡软帘,服侍皇帝进配殿歇息,布置停当了急忙退出来,惴惴不安的在殿外侯着。

  锦书去了半晌才回来,端着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茶盘,盘上放着十锦小茶吊和一只海棠冻石蕉叶杯,看见李玉贵便屈膝道,

  &1dquo;谙达,我没在御前伺候过,这里的东西也不是御用的,您瞧这些可行?”

  李玉贵见还妥当,便轻声道,&1dquo;姑娘千万仔细,这是xing命攸关的大事,若是御前失仪,不光你,大家都要跟着掉脑袋。不过也别怕,多留意些就成,快进去吧,别叫万岁爷久等。”

  锦书应个&1dquo;是”,举步进了东配殿,隔着沉沉的竹帘,只瞧见御前当值的太监伫立在殿里,一动不动,偶人似的。她端着托盘往殿内去,地上铺着锦裀蓉簟,脚一踩软软的陷下去寸许,绕过一架大理石大cha屏,行至配殿深处,皇帝在夔龙护屏矮足短榻上坐着,右手支着头,手肘撑在花梨圆炕桌上,面前摆着象鼻三足鳅沿鎏金珐琅大火盆,闭着眼,皱着眉头,极不安稳的样子。

  锦书不敢出声,只蹑手蹑脚上前把盏放在离皇帝一尺来远的地方,瓷盏触到桌面,饶是再小心,也出微微的声响,皇帝眼睫一动,似有些朦胧,倒没有平常的冷峻警敏,扫她一眼,慢慢直起身子来,锦书心头突地一跳,唯恐皇帝怪罪,便惊惧道,&1dquo;奴才愚笨,请万岁爷责罚。”

  皇帝接过茶去,吃了一口,只觉舌尖弥漫出一种醇厚的清香,不由看着她道,&1dquo;这是什么茶?”

  锦书看他冷着脸子,想是不太满意,愈加神色仓惶,颤声道,&1dquo;回万岁爷,是祁红。奴才看万岁爷有些乏,若吃酽茶恐伤圣躬,便斗胆加了一点苏酪进去,奴才妄揣圣意,求万岁爷恕罪。”

  她眼中尽是楚楚的怯意,托着漆盘,紫红色的袖口也栗栗轻颤,偏巧一盏玻璃芙蓉彩穗灯就在她头顶上吊着,清辉映照之下面色有些白,却又剔透得如羊脂玉一般,一双眼睛鹿儿似的水波潋滟,叫人满心生怜。

  皇帝稍一恍惚,旋即挪开视线,又吃了两口茶,放下杯盏,方觉得屋子里沉闷得很,地下有火炕,也不知哪个没眼色的还拢了炭盆子,脖颈间热得难受,便站了起来,慵懒的抬起了双臂。

  锦书会意,这是要更衣了,皇帝来时浩浩dangdang一路人马,连提香炉的都带了,尚衣的太监也一定有,只是这会子不好叫人来,他既然在她面前抬了胳膊,摆明了是叫她伺候,总不好让皇帝等着,只得壮了胆上前。

  皇帝穿着貂颏满襟夹袄,外面罩一件石青起花团龙倭缎马褂,胸前一溜赤金的纽子,锦书手上微有些汗湿,半天也捉捏不住一个,皇帝倒也不急,只抬手自己解了领上两颗,剩下的仍旧由她料理。

  锦书越急越不得法,皇帝垂眼看她,鬓边落下几丝秀,鼻尖上浸出细细的汗珠子来,颊上淡淡的红,有种说不出的温婉,衣裳上不知薰的什么香,从袖笼中若有若无的飘出来,丝丝缕缕的沁人心脾。

  皇帝道,&1dquo;你在太皇太后那里伺候得可还好?”话锋一转又道,&1dquo;太皇太后可曾嫌你笨?”

  锦书涨红了脸,也不知怎么回话,心里抱怨着,这扣子怎么这么多,纽绊子又是用贡线缠绕成的,要解开真不容易,皇帝日理万机,像她这样耽搁时候,还不得罚到北五所做秽差去么!

  这时李玉贵进来,看见锦书在伺候更衣便怔了怔,退到门口出两短一长的击掌身,司衣的太监立刻躬身进来,李玉贵小心对皇帝道,&1dquo;万岁爷,吉时到了,老祖宗已经过体和殿来了,还是叫常四伺候吧!”

  皇帝没吱声,那就是表示答应了,锦书如蒙大赦,忙不迭却行退至一旁,司衣太监手脚麻利,一眨眼就解完了,卸下马褂搭在手上退出偏殿。

  皇帝眼带嘲弄,对她轻轻一瞥,锦书深低下头去,汗颜不已,纠结了会儿,转念一想,自己不是御前的人,贸然上手难免生疏,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于是自我开解一番,复又觉得心安理得起来。

  皇帝抬腿往正殿里去,李玉贵忙跟上,随侍的太监也纷纷鱼贯而出。走在最后的回头对锦书做了个鬼脸,她这才看清那是顺子。顺子对她比个手势,示意她这儿差事完了,可以去前面伺候了。她点了点头,快步出偏殿,回到苓子身边在帘后侍立。

  殿里摆了张大长桌子,桌上供两副huang釉碗碟。家法太监在殿内四角站齐,高唱一声&1dquo;传膳”,殿外上菜的小太监就源源不断的从寿膳房往桌上传菜。等最后一道菜上完了,司礼太监喊&1dquo;膳齐”,请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入座。

  太皇太后从东配殿出来,锦书和苓子忙迎上去替换下了net荣,一左一右在太皇太后身后搀扶,皇帝和皇后陪侍着,也许是巧合,皇帝恰巧就在她这一边,眼尾可以看得见,那抹明huang的身影昂然而立,像一座山,锦书的心都提了起来,压迫得几yù窒息。

  太皇太后带领太后、皇帝皇后向天西墙炕上供奉的祖宗牌位合手参拜,然后和太后在人一桌前坐下,锦书和苓子退到net荣一道侍立,这时四个老太监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垂手请安,门外太监高呼&1dquo;老祖宗万寿无疆”,声调宏亮,从近到远传开去,传到寿膳房,传到养心殿,外面万字头的鞭pao开始燃放,整个紫禁城刹时沉浸在了过年的热闹氛围里。

  第二十章半篙波暖

  鞭pao声隆隆入耳,驱邪的羊肠鞭也抽打开了,或长或短,鞭梢儿一甩,是破空的清脆指音。

  锦书老僧入定,她小时候最爱听太监甩响鞭,父亲常带她上朝,卯正时分步辇抬过宫墙夹道,祭祀太监映着晨曦在天街中央奋力挥鞭,啪的一声,响亮悠远,她扭动着身子趴在御辇的扶手上探头看,小太监得意非常,抽得就愈用力。后来父亲没了,她变得害怕听见这种声音,每一声都像抽打在她心上一样,她要费了极大的力,才能保持住不至于失仪,再三再四的告诫自己,现下不一样了,不论怎么样都不能叫人瞧出端倪来才好。

  大年初一皇帝皇后侍膳,分别在桌子两边站着,一个执壶,一个把盏,皇帝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斟了酒,恭贺道,&1dquo;皇祖母禧,母后禧!澜舟和媳妇尽孝伺候,请二老满饮此杯。”

  这是家宴,所以皇帝不称朕,而是自乎其名以表谦恭,皇帝躬身,皇后下跪叩拜,太皇太后让免礼,照例和皇太后各备了红包给帝后,笑道,&1dquo;好孩子,唯愿天下风调雨顺,皇帝勤政爱民,就是咱们的福泽了。”

  皇帝道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分口将酒喝尽,该轮着布菜了,膳桌上摆着三类菜,一是应节的吉祥菜,第二类是各地的贡菜,第三类是例菜,皇帝先布吉祥菜,布一道,皇后念一道菜名,像念喜歌一样,配合得刚刚好。

  用膳期间鞭pao声不许断,鞭子声也不许断,锦书木木站着,听那嘈嘈切切之声不绝于耳,膳桌上的人吃得慢条斯理,膳桌旁的人忙忙碌碌,她下意识打量皇太后,四十多岁,保养得很好,脸上含着笑,神qíng似乎很满足,于理说,她这一生也享尽清福了,原先只是个南苑王的一个侍妾,亏得肚子争气生了个好儿子,如今飞上了枝头,皇帝很孝顺,自己富贵已极,也没什么可求的了,不过每日诵经参禅,养鸟养狗的打时光,倒和她之前想的很不一样,她原以为这位太后得了势必有一番动作,谁知什么也没有,宫中岁月静好,她也不问事,沉默得没有这个人似的。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