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九十三章 上梁大吉求订阅(第1页)

回到家,母亲张月红已经将糕面醒好了,蔬菜以及肉也都洗好了,就等李毅回来做了。

着儿子带着几个女知青一起回来了,张月红急忙招呼大家进屋。

而唐雪、孙露等人也知道是来干啥的,所以进门后当即跟着忙了起来。

昨天李毅买了十斤肉,他打算一半用来炒菜,一半用来烩菜。

炒菜的肉切薄片,烩菜的肉则是切三角块儿。

切好肉之后,唐雪她们已经将土削好了皮,其它配菜也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李毅当即开始烩菜,毕竟相比于炒菜,烩菜需要的时间最长。

起锅烧油,肉下锅翻炒,将里面的油?出一部分,而后放葱姜蒜以及干辣椒爆香,下土继续翻炒。

最后是加水,小火慢炖。

至于白菜、腐以及粉条等配菜,下锅都是有顺序的,食材不同,下锅的时间也不同。

烩菜炖煮的时候,临时搭建的简易灶台上,母亲已经带着张欣瑶和冯倩开始炸油炸糕了。

记住网址26ks

这油炸糕是塞北本地的特色,由黍子面做成。

不经过油炸的叫素糕,油炸过的则是叫油炸糕。

这玩意儿一般都是过时过节或者是家里办喜事儿的时候才会吃,主要是太费油了,一般人家真的吃不起。

原本母亲的意思是,上个梁而已,主食吃馒头就行了。

毕竟再过一段时间家里就要办喜事儿了,那个时候再吃油炸糕也不迟。

但是李毅却不同意,盖房子上梁也算是一件喜事儿,咋能糊弄呢!

反正对他而言,一顿油炸糕还真没什么,又吃不穷他。

将烩菜安顿好,又把其它配菜都切好了之后,李毅便骑着自行车赶往房子那边。

上梁这种“大事儿”,他这个主人怎么能不在现场呢!

等李毅来到房子这边的时候,师傅们已经做好了上梁的准备,所有的檩子全部处理好了,就等上房了。

人们之所以重视上梁,一方面是因为盖房子在农村本就是一件大事,不但有可能会花掉一代人一辈子的积蓄,而且,房子盖成后还要居住几代人。

所以,农村人在盖房子时会重视许多细节。

其次是因为“上梁”的过程不但比较危险,而且,房梁的“斜与正”还关乎着房子的质量,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嘛!

所以,民间许多人是非常重视“上梁”的环节的。

李家上梁的日子是请老先生特意挑选的,为得就是图个吉利。

而老先生也说了,今天的日子能够避开太岁等凶煞,是吉日。

不仅仅如此,“上梁”的时辰也定在了午时。

因为老先生说,快接近中午的时候,阳气正盛,阴气全无,是吉时。

到李毅来了之后,主持上梁的赵师傅当即让他过来“挂彩”。

所谓的“挂彩”,也就是在“上梁”之前在房梁的中间裹上一块红布,在房梁的两端贴上写有“上梁大吉”以及“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之类吉祥话的红纸,以示吉利。

“挂彩”完了之后是祭梁,即正式上梁之前,主家还需要举行祭祀仪式。

在“祭梁”时,需要准备三盘供果,摆上鲜花,木工的墨斗、曲尺,然后点燃香烛、纸钱祭拜。

祭拜时,赵师傅点燃香烛之后,嘴里念念有词地说:“今日“祭梁”,天地开张,财源茂盛,人强马壮。金童玉女,助力向上,圆满封顶,齐聚华堂。最后点燃鞭炮,以驱散“邪魔”。”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正式开始上梁!

而这也是有讲究的,需要挑选个父母双全、字好的青年人爬上墙头去“拉梁”;如果父母不健全或字不好的男青年是不允许“拉梁”的。

当开始“拉梁”后,木匠会高声吟诵“下有金鸡叫,上有凤凰来,大家加把劲,华堂盖起来”的诗词。

房梁拉上屋脊后,需要校对位置,这个校对过程俗称“稳梁”。

在“稳梁”的时候,还要考虑“左青龙、右白虎”,将左边的梁头适当垫高一些,而将右边的梁头适当降低一些。

梁上好之后,最后一步是“抛梁”,也就是抛洒高粱的意思。

赵师傅站在梁顶,将混有糖果、花生、彩纸的高粱从空中抛下。

同时,房外面的工地上早就准备好的鞭炮也被点燃,噼里啪啦的热烈气氛中,上梁工作总算是完成了。

时间也差不多了,李毅当即招呼父亲以及其他工人师傅们收拾收拾回家吃午饭,而他则是骑着自行车先行一步。

回到家里,母亲当即询问了一番上梁的情况。

李毅也耐心的将上情况一一说了一遍,当得知一切顺利之后,母亲也非常的高兴。

上梁这事儿最怕的便是生个什么意外,毕竟那么重的实木檩子,要是从上面掉下来砸到人,那可真的会死人的。

就算是没把人砸死,也不是什么好兆头!

农村人对这个还是很重视的,听说一切顺利,自然是非常的高兴。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