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杀权臣(第1页)

第144章大杀权臣

现在杨邠和史弘肇这伙人在朝中大权尽揽,势焰薰天,就是皇帝也奈何他不得,皇帝皇太后有点啥事也得跟他们商量,得他们同意才行,他们不同意那也办不成。皇帝身边的近侍,就是那些太监什么的,贴还有太后的亲戚,很多都被杨邠他们给撤职清理出去了,压缩编制从宫里开始。

李太后有一位故人,他儿子想在军中谋个职位,弄个军官当当,史弘肇不但没答应,还把这个人直接给斩了。太后的弟弟李业担任武德使,掌管着皇宫的财权,这时候刚好宣徽使的职位空着,李业就跟太后说,他想干这个职位,宣徽使就相当于大内总管了,在五代的时候这个职位事情少,地位还高。太后就转告了皇帝,皇帝又转告了两位执政大臣,我舅舅想当宣徽使,你们看行不行。杨邠和史弘肇说“内使这些职位的升迁要有个顺序,不能规格提拔外戚,那样会紊乱朝纲!”他俩这话说的也确实有道理,过去有多少外戚乱政的例子在那摆着呢,皇帝听了以后,也没办法,就转告了太后,这事也就作罢了。

客省使阎晋卿按说应该由他接任宣徽使,但是这事也一直拖着。枢密承旨聂文进和飞龙使後匡赞,还有茶酒使郭允明,都很得皇帝宠信,但是也始终升不了官,光是得宠,地位上不去。平卢节度使刘铢现在被罢职回到了京城,已经呆了好几个月了,也没有给他新的任命,现在是无职无权,这些人渐渐都对杨邠和史弘肇他们心生怨恨,动了杀机。

皇帝刘承佑给他爹守孝三年,现在时间已经满了,于是也开始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了,他宫里养着不少的伶人,刘承佑就赏赐给了这些演员一些锦袍玉带。这些演员知道史弘肇骄横,而且权势很大,所以不得不前去道谢,结果惹得史弘肇大怒,当面把他们训斥了一顿,说“士卒们守卫边疆,沙场苦战,都没有得到这样的重赏,你们这些人有什么功劳,能得如此赏赐。”命令这些演员,去,都立刻把那些锦袍玉带脱下来,放回府库里去,我替皇帝回收了。

刘承佑曾经娶了张彦威的女儿做皇妃,但是他们俩人感情不是太好,后来皇帝又得到一个姓耿的姑娘,这位耿姑娘秀丽绝伦,长的很漂亮,刘承佑对她非常宠爱,就打算立她做皇后。立皇后这可是大事,关系到国家形象,所以皇帝也得跟大臣们商量,过去说,皇家就没什么事是私事,所有的事都是国事。所以皇帝想立耿氏当皇后,就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了杨邠。杨邠说,现在立皇后还太早,你还很年轻嘛,这事可以先缓一缓,以后再说吧,结果这件事就没办成。谁知道偏偏红颜薄命,这位耿美人过了不久竟然就去世了,刘承佑非常伤心,跟死了爹妈一样,就打算用皇后的规格给她下葬。杨邠再次劝阻,结果皇帝这点愿望也没能达成。

皇帝刘承佑处处被人限制,什么事都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心中也是恨恨不已。有的时候他和杨邠、史弘肇商议国事,刘承佑跟他们说“处理事情要谨慎,别让人家说闲话,说咱们没水平。”杨邠和史弘肇齐声说道“陛下您什么都不用说,有我们在,咱谁也不用怕!”刘承佑听了,嘴上虽然不敢说什么,但是心中却烦得很。

刘承佑退朝以后就跟身边的人说起来,这俩让我啥都不用说。这些人就趁势进言,说“杨邠他们专恣跋扈,以后必然要做乱,陛下如果想要安枕无忧,就要设法除掉这些奸人。”

刘承佑拿不定主意,这事能干不能,除掉?说的容易,咋除?万一把我也除掉了咋办?结果他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听到作坊中有锻打铁器的声音,他就怀疑,这是不是出了兵乱了,赶紧起床端端正正地坐在那,整夜不敢睡觉,从这以后,他就犯了心病了,越来越担心会出什么事儿,于是就打定了主意,为了自身的安全,还是要尽早除掉这些权臣。

宰相苏逢吉跟史弘肇一直有矛盾,他也屡次用言语挑拨李太后的弟弟李业,想借刀杀人,让他去杀了史弘肇。李业就和聂文进、後匡赞、郭允明,定好了一条计策,然后告诉了刘承佑,刘承佑让他们去转告皇太后,看看太后有啥意见。李太后说“这事怎么可以轻易动,应该和宰相他们好好权衡一下利害,才可以决定。”

李业说“先帝在的时候,曾经说过,朝廷大事,不能跟书生们商量,文人胆小怯懦,容易误事。”

太后听了,很不以为然,于是就招来刘承佑,嘱咐他,儿子,你一定要慎重啊。

刘承佑愤愤地说“国家大事,不是闺阁中所知,儿子我自有主张。”说完就拂袖而去了。

李业这些人也跟着退出来,又告诉了客省使阎晋卿,阎晋卿担心谋事不成,反而会给自己招祸,于是就急忙去史弘肇家求见,想要把这件事告诉史弘肇,谁知道史弘肇当时正好有其他事,没时间见客,就让看门的谢绝了阎晋卿。阎晋卿没办法,只好回家去了。

第二天天亮以后,杨邠、史弘肇、王章入朝去上班,刚走到广政殿东边,忽然就看见有几十名甲士奔跑而来,这些人也不说话,拔出腰刀,对着史弘肇就砍,史弘肇猝不及防,当场就被人家砍翻在地了,杨邠和王章一看,吓坏了,赶紧掉头想跑,那些甲士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又把这俩人也给砍翻在地,然后又各补了一刀,把三个人都给杀了。

其他那些来上朝的官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都吓坏了,忽然就看见枢密承旨聂文进从里面疾步而出,宣召宰相和大臣们在崇元殿排班,听读皇帝的诏书。这些大臣们只好硬着头皮,进殿候旨。聂文进进殿宣诏,说“杨邠、史弘肇、王章,同谋叛逆,危害社稷,所以一并处斩。”

大家听完以后,都退到朝房,一个个都没敢走。过了不久,皇帝刘承佑亲自驾临万岁殿,召来各军将校,当面抚慰大伙,说“杨邠、史弘肇、王章,欺负我年幼,专权擅政,让你们也常怀忧虑恐惧之心。我现在除此大恶,也可以给你们免祸了!”大家听了,一个个拜谢而退。皇帝又召来那些前任的节度使和刺史,跟他们也说了前面这番话,大家听了,也都没说什么,6续退出。

这时候宫城的各处城门都有禁军守卫着,一直到天黑才放大家出宫。大臣们回家以后才知道,杨邠、史弘肇和王章三个人家中已经被灭了门,家产也全都被没收了。

.............

知识卡片

王章作为三司使,主管财政,从封建朝廷的角度来讲,他干的非常好,因为当时的后汉朝廷很穷,一方面接手的这个烂摊子啥都没有,国库都让辽国人给搬空了,另一方面国内还有叛乱,军队四处去打仗。而王章现在干的就是最困难的事情,他是天天想办法,看哪个地方还能挤出点什么来,能抠出来一点算一点,另外就是紧缩开支,好慢慢充实国库。正是因为有王章这样的人才,居然在剿灭了三镇叛乱以后,刘承佑还能下大量的封赏,国库里居然还有剩余。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他这样做就是个好官,王章也是个酷吏,是一个不亲手杀人的酷吏。他一门心思就是想给国家弄钱,给他的皇帝弄钱,而国家当时的生产力并没有提高,后汉政府也没个什么像样的对外贸易能挣钱,所以他的办法就是压榨底层人民,加大税收。过去农民交税交的是粮食,朝廷为了盘剥老百姓,加了一个“雀鼠耗”,什么是“雀鼠耗”呢?雀就是麻雀,鼠就是老鼠,意思就是这个粮食上交到国库之前可能会有一些损耗,这部分损耗也得老百姓承担,要多交2%,每斛粮食要多加两升,这个已经不合理了,王章更过分,他制定的政策是要多交22%,每一斛粮食要加两斗两升。这是王章对农民的压榨。

不种地的平民交税是交钱,王章制定的盘剥政策是多收少给,平民向朝廷交钱是八十个钱一串,而政府给老百姓钱的时候是77个钱一串,剩下的3个钱叫“省陌”。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敲诈了。这就相当于你在银行存钱的时候存了8o块,但是你想取这8o块钱的时候,你只能得到77块钱。

王章还定了个制度,除了禁止贩卖私盐以外,现在还得加上矾和酒,而且还制定了非常严酷的惩罚措施,只要抓到私自贩卖盐矾酒的,不论多少,一律处死。老百姓不喝酒倒是可以,但是不吃盐不行啊,矾在古代是造纸和印染行业的必需品,主要作用是漂白。所以这就造成了当时纸张涨价,印花布涨价。

我们可能会错以为王章是个文人,其实他就会算账,没什么文化,顶多是个高级账房先生。他特别不喜欢文官,经常说“这些人都是白领俸禄吃闲饭的,我就是手把手教他们打算盘,他们都弄不清楚是咋回事,要这帮人有啥用!”所以王章把给文官的俸禄粮食再一次经过盘剥,减少了斤两,而且给他们的还是部队不要的,所以那些文官都很讨厌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知识贫乏的人不一定反知识,但是反知识的人一定知识贫乏。

喜欢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请大家收藏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家有饿郎:囤粮种田好悠闲

家有饿郎:囤粮种田好悠闲

文案郎君金榜题名,糟糠妻被骗下堂。天灾人祸频频,下堂妇死得凄凉。重生归来,她不仅要踹渣夫夺家产,还要在天灾荒年,广积粮高筑墙,过上悠闲好日子!...

开局得到混沌诀

开局得到混沌诀

简介关于开局得到混沌诀李飞,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参加姐姐婚礼的途中意外身亡,莫名其妙的来到一个神奇大6,被人捡到。从此改名叶无忧。修炼,武者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意外得到混沌诀的他会有什么样的奇迹旅程?...

重来1976

重来1976

失足之间,重回那个山崩地裂巨星陨落的年代。这一年,不仅仅是个人的重生,更是整个民族的重生重来1976...

小阁老

小阁老

站在你面前的是大明王朝的守护者,万历皇帝的亲密战友,内阁辅的好儿子,十六十七世纪全球富。控制吏部三十年的幕后黑手,宗藩制度的掘墓人,东林党口中的严世藩第二,张居正高呼不可战胜。海瑞的知己,徐渭的东家,利玛窦的剃度人,徐光启等六位状元的授业恩师。大明诗坛遮羞布,七百余种各学科书籍撰写者,两千七百余项专利的明人,现代大学与科学的奠基者。海外汉人的保护神,新航路的开辟者,大洋秩序的维持者,全球大型工程的承包商。祸乱欧洲的罪魁祸,德川家康的义父,塞...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

农村渣男退婚,她意外重生祖传玉坠开启空间在拥有无限可能的改革开放年代,利用空间和技术,小财大财滚滚来。更收获了一份美满的爱情。...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