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二十五章 弹劾(第1页)

第126章弹劾

南唐国主李璟因为陈觉矫诏,冯延鲁失策打了败仗,所以就打算追究这俩人的责任,准备把他们杀了,其他的人就都赦免了。御史江文蔚本来是中原文士,和韩熙载在当时都享有盛名,韩熙载投奔南唐,江文蔚因为安重荣叛乱受到牵连,为了避祸,也逃到了南方。李璟自己也是个才子,所以对他的文字很欣赏,就让他做了御史,就是个专门管提意见的官。现在,江文蔚看到李璟只是追究陈觉、冯延鲁的责任,而没有追究冯延巳和魏岑,心里大为不平,于是就上书弹劾冯魏二人。

江文蔚写的这道奏表是一篇长文,有好几千字呢,古人惜字如金,下笔千言就是一篇雄文了,比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才不过五百多字,诸葛亮的《出师表》也不过七百多字,这江文蔚写一篇弹劾文章竟然有几千字,那说的是相当的淋漓痛快,其核心内容大致如下

我听说赏罚之事,一向为帝王所重视,赏可以吸引君子,罚可以驱逐小人,陛下登基以来,所信任重用的就是冯延巳、冯延鲁、魏岑、陈觉这四个人,他们四个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而且是一下子就提到了高位,这帮家伙没有向陛下举荐一位贤臣,只知道任用一帮小人,这帮人在外掌握兵权,在朝内也是手握大权。部队要打胜仗,必须要内部和睦,但是这四个家伙,却为了给自己捞好处,不停地更换将领,结果使国家的精锐部队遭受失败,粮食兵甲都给了敌人,搞得被邻邦耻笑。现在陈觉、冯延鲁虽然将要伏法,但是冯延巳、魏岑还在,这祸根不除,早晚还要生出枝节来,冯延巳这个人没什么才干,仰仗着他的父亲才被朝廷任用,此人蒙蔽陛下,伤风败俗,祸乱朝政。还有那个魏岑,他跟冯延巳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贪图利益,整天构陷君子,专门结交小人,他因为巴结冯延巳所以才升了官,整天欺骗陛下,找些伶人来讨好陛下,以求陛下宠幸,他把国家的财富当做自己的私财,把陛下给臣民的恩泽当做是他的恩惠,上下蒙蔽,两头骗。福州之战,魏岑担任东面应援使,他自己烧了自己的军营,纵兵入城,结果逼得敌人铁了心死守,导致大军失败。军法规定,临阵怕死偷生者斩,主将守城,轻易弃城,或者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都是失职,按军法都该斩。昨天赦免的那些将领,因为他们不是决策者,所以不该追究他们。但是魏岑和陈觉、冯延鲁可不一样,他们是为了争夺权利,所以各号令,结果导致部队吃了败仗,国家也为之震动。要血国耻,那就应该先杀奸臣,现在您要杀两个留两个,这是不对的,应该四个全都杀掉,才能平息众怒。如今很多老百姓饭都吃不饱,而且我国东有强邻,北有中原大国。民间传言,远近危惧。所以请陛下并行法典,才是国家之幸。

江文蔚上这道奏章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措辞太过激烈,也怕惹怒了皇帝,所以人家已经提前在江中准备了小船,安排自己的老母亲提前上了船,他呢,就等着被贬官呢。果然,他没猜错,李璟看了他的奏表,立刻下诏,责备他诽谤大臣,把他贬为江州司士参军。江文蔚也不多说,当即带着母亲前往江州。他虽然走了,但是他写的这篇文章还在,江南人士,大家都争着传抄,一时之间,居然江南纸贵。

南唐太傅宋齐邱曾经举荐陈觉担任福州宣谕使,所以他现在竭力营救陈觉,后来也被批准了。李璟免了陈觉、冯延鲁的死罪,改为流放,陈觉被流放到蕲州,冯延鲁流放到舒州。韩熙载一看,一个没忍住,也上书弹劾宋齐邱、冯延巳和魏岑。结果李璟只是撤了冯延巳的宰相职务,把他降为少傅,把魏岑贬为太子洗马,但是他对宋齐邱还是宠信如故。韩熙载屡次上书,说宋齐邱和他的那些党羽将来必然成为祸乱,这一下跟宋齐邱结了仇,宋齐邱反过来也弹劾韩熙载嗜酒猖狂,结果韩熙载也被贬为和州司士参军。

这时候辽太宗耶律德光已经死了,辽将萧翰也逃回辽国去了,李璟又想趁机去经略北方,于是他就任命了李金全为北面招讨使,准备出兵。哪知道人家刘知远已经捷足先登,进了大梁了。

再说吴越军将,解了福州之围,凯旋班师。吴越王钱弘佐另外派了东南安抚使鲍修让去帮着老李守卫福州。不久,钱弘佐竟然病死了,死的时候年纪才不过二十岁,而且还没有儿子,于是他弟弟钱弘倧继承了王位。

福州的老李得到消息,就让自己的弟弟李通暂时担任福州留后,他自己就前往钱塘,去朝贺新君。钱弘倧给老李升了官,让他兼任侍中,又给他赐名李孺贇,不久就让他回去了。老李回到福州以后,跟吴越王派来帮他守城的那个鲍修让俩人互不相让,好几次意见不统一,闹得很僵,于是老李又想要带兵去投降南唐,还想杀了鲍修让,偏偏被人家鲍修让提前察觉了,鲍修让就给他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带兵冲进老李家里,不但杀了老李,而且把他全家老小,都给杀了。随即把他的脑袋送到了钱塘,向吴越王说明了情况。

吴越王钱弘倧了解了情况,就任命丞相吴程出任威武军节度使。从这以后,福州归了吴越,建州归了南唐,等于南唐和吴越把闽国给分了。双方各守疆域,暂时相安无事。

而在北方,最为强大的大辽帝国,耶律兀欲继承了皇位,他对自己的祖母述律太后很仇视,双方起了内讧。结果是耶律兀欲得胜,竟然把这位聪明伶俐的述律太后拘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墓前,监禁起来了。这个述律太后一辈子拿他老公的坟吓唬人,动不动就要送人去给他老公带话,她肯定是没想到,她自己最后自己给老公看坟去了。

.................

知识卡片

韩熙载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名气并不大,因为没做过什么特别重要的事,但是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到不是说韩熙仔会画画,他是被人家画的,他是那个模特,只不过他当时并不知道罢了。

咱们中国有一幅传世的国宝级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他的作者叫顾闳中,这个顾闳中是个职业画家,他还客串了一次间谍。

韩熙载这个人据说还是唐朝文学大家韩愈的后人,或者是亲戚吧,韩熙载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当过官,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的时候,韩熙载的父亲韩光嗣受王公俨牵连,被霍彦威给杀了,韩熙载伪装成一个商人,逃到了淮南。

李昪篡夺了杨家的帝位,建立了南唐政权以后,对韩熙载一直不太放心,因为他是半道上才来的,所以李昪只是让他去给太子李璟做了个僚属,李璟继位以后,倒是很器重他,但是等李煜继了位,又开始对他不放心了,李煜就派了这个顾闳中去韩熙载家里,看看老头一天到晚都干啥呢。韩熙载呢,为了防止君主猜忌自己,就故意表现的不关心政治,只是沉迷于享乐,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顾闳中奉命去监视韩熙载,他就把韩熙载的生活场景画了下来,算是个人体照相机吧。所以这幅画在当时的作用是情报,而不是艺术品。

顾闳中非常认真的用笔墨呈现了韩熙载家里一场夜宴的场景,特别仔细地描绘了韩熙载的表情,尽管画中的韩熙载袒胸露腹,貌似放荡不羁,但是韩熙载的表情是骗不了人的,顾闳中画出了他沉重阴郁的神态,这和当时周围的场景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我很多年前看这幅画的时候,总觉得不太舒服,感觉韩熙载表情木讷,跟这么一个轻松活泼的夜晚气氛很不协调,当时还以为是画家水平有问题,表达不准确,现在了解了历史背景才知道,其实是人家表达得太准确了,把韩熙载那副心不在焉、郁郁寡欢的内心完全给呈现出来了。

我们大家通常对中国画的理解就是写意,意境为先。往往以为西方绘画写实,东方绘画写意,其实这种观点不对,其实从我们古代流传下来的名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强烈的写实意愿,很多作品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表现细致入微的场景,还原当时的情况。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清明上河图》。

《韩熙载夜宴图》一共画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画的是韩熙载和客人们一起欣赏伶人弹奏琵琶,在场的人物有韩熙载、韩熙载的宠姬弱兰、王屋山、新科状元郎粲、教坊副使李嘉明,弹琵琶的是李嘉明的妹妹,还有韩熙载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朱铣。

第二部分画的是韩熙载在敲鼓,王屋山在跳舞、韩熙载的门生舒雅在打板,其他的客人在欣赏。

第三部分描绘的是韩熙载坐在床榻上,边洗手边和侍女们谈话。琵琶和笛箫都被一个女子扛着往里走,后边还跟着一位端着杯盘的女子。两位女子好像还在对今晚的宴会津津乐道,更加烘托出了轻松的氛围。

第四部分画的是韩熙载袒胸露腹、盘膝坐在椅子上,一边挥动着扇子,一边对一个侍女吩咐着什么话。五个乐人横坐一排,在吹箫吹笛子,旁边一名男子规规矩矩地坐着,在打板。

最后一段描绘了宴会结束,宾客们6续离去的场景。韩熙载站在两组人物的中间,伸出左手呈摆手状,好像在跟客人们告别。

我估计顾闳中第二天肯定是一边把画拿给李煜看,一边在旁边用手指点着,在解说。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中国绘画的写实并不是严格依据透视关系而产生的写实,它是人文化的写实,在韩熙载夜宴图里,其中的主体,就是韩熙载本人是被稍稍放大的,而侍女和一些不重要的人物比例都被缩小了。

在这幅画里,被严格写实的部分还包括器物,家具、室内装饰、人物的服饰、化妆、饰等等,都画得细致入微。其实这里边也包含着一种思想,就是,人是虚伪的,而东西是真的。

喜欢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请大家收藏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家有饿郎:囤粮种田好悠闲

家有饿郎:囤粮种田好悠闲

文案郎君金榜题名,糟糠妻被骗下堂。天灾人祸频频,下堂妇死得凄凉。重生归来,她不仅要踹渣夫夺家产,还要在天灾荒年,广积粮高筑墙,过上悠闲好日子!...

开局得到混沌诀

开局得到混沌诀

简介关于开局得到混沌诀李飞,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参加姐姐婚礼的途中意外身亡,莫名其妙的来到一个神奇大6,被人捡到。从此改名叶无忧。修炼,武者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意外得到混沌诀的他会有什么样的奇迹旅程?...

重来1976

重来1976

失足之间,重回那个山崩地裂巨星陨落的年代。这一年,不仅仅是个人的重生,更是整个民族的重生重来1976...

小阁老

小阁老

站在你面前的是大明王朝的守护者,万历皇帝的亲密战友,内阁辅的好儿子,十六十七世纪全球富。控制吏部三十年的幕后黑手,宗藩制度的掘墓人,东林党口中的严世藩第二,张居正高呼不可战胜。海瑞的知己,徐渭的东家,利玛窦的剃度人,徐光启等六位状元的授业恩师。大明诗坛遮羞布,七百余种各学科书籍撰写者,两千七百余项专利的明人,现代大学与科学的奠基者。海外汉人的保护神,新航路的开辟者,大洋秩序的维持者,全球大型工程的承包商。祸乱欧洲的罪魁祸,德川家康的义父,塞...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

农村渣男退婚,她意外重生祖传玉坠开启空间在拥有无限可能的改革开放年代,利用空间和技术,小财大财滚滚来。更收获了一份美满的爱情。...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