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 63 章(第2页)

裴沐珩给气笑了,抓起外衫起身就走。

徐云栖还是头一回见他像炸了毛的狮子般离去,竟觉得那模样很是有趣。

兀自笑了一会儿L,她唤来陈嬷嬷摆膳,填饱肚子,消食过后又舒舒服服睡去了。

裴沐珩离开也不完全因为生气,他这会儿L还得回皇宫复命,在文昭殿用了些晚膳,便赶到了奉天殿,皇帝显然还因今日的事呕着火,没有见他,只刘希文出来温和吩咐他,

“陛下的意思是暂时没有合适的户部尚书人选,请郡王坐镇户部,多看着些。”

过去有户部尚书言锋掣肘,裴沐珩施展不开拳脚,如今盐政一事便可彻底推行,裴沐珩在殿外行了礼,折回户部,今日出了这么大乱子,荀允和又不在京城,他是片刻都不敢离开官署

()区。

让十二王元气大伤(),又与妻子热烈温存一番的男人?(),此时意气风发,一腔雄心壮志投身公务。

深夜十二王府邸。

裴循从皇宫出来后,又去刑部打点了瞿家的事,这才回到暖阁歇着,褪去那身繁复的王服,他换上一件月白的宽衫倚在罗汉床上坐着,姿态慵慵懒懒,只是没了平日那股神采飞扬的笑意,屋子里烧了地龙,明净的琉璃窗覆着一层水汽,他膝盖微屈,一只手搭在膝盖,一只手撑额靠在引枕闭目养神。

不一会管家提着个食盒进来,打开里面是一碗人参枸杞粥。

裴循没有心情用晚膳,管家循着他喜好给他备了一碗清淡的粥。

“殿下,您好歹吃一些,垫垫肚子。”

裴循没动,半晌慢悠悠抬起眸,见管家满目疼惜,眼角复又挂着笑意,“我没事,你别担心。”

管家听了这话眼眶顿时一酸,差点哭出来。

从裴循十五岁出宫建府,到今年为止,管家伺候他整整十五年了。

在管家看来,裴循是个极好侍奉的主子。

他出身尊贵,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平日不是习书便是射箭,再便是坐府邸而知天下事,对着下人从不颐指气使,不敛财,不恃才傲物,不近女色,他这一生所有的心思都耗在夺嫡一途。

在管家看来,太子和秦王无道,这个天下就该是他主子裴循的。

裴循也如是作想,他自出生便知中宫嫡子的身份,在朝中十分尴尬又敏感,故而从小他便韬光养晦,游走在朝廷外,顶着闲王的头衔暗中蛰伏,从除掉太子到扳倒秦王,再到今日设局,他一路来胸有成竹,运筹帷幄,这还是头一回折戟沉沙。

修长的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在膝盖敲打,裴循回想今日发生的种种,兀自苦笑。他不是没想过今日这一招过于狠辣,伪造诏书有损威信,只是一想到能彻底将熙王府踢出局,裴循觉得那点威信不足挂齿,可现在他不仅痛失四员大将,在百官中的信誉也一落千丈。

反观裴沐珩,利用这次危局逆风翻盘,彻底赢得了百官的拥护和赞誉。

他“一击必中”的行事作风被裴沐珩参得透透的,反倒是裴沐珩,一直处于低位,他善于审时度势,稳扎稳打,走一步算三步,步步为营。

裴循当然不会认为他从此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事实上,他很清楚皇帝现在除了他别无选择。

只是比起过去主动出击,他不得不被动防守,往后不会再有朝臣明目张胆党附他,裴循毕竟不是太子和秦王,遇到挫折,他很快调整思路,深知眼下比起朝争,他急需修补圣心,重新在百官中树立伟岸的形象,然后静静等着皇帝老去,等着那份传位诏书。

想明白这些,裴循接过粥碗慢条斯理喝着。

片刻,门被推开,进来一娉婷女子,深秋寒夜,女子穿得十分单薄,袅袅婷婷捧着一碗参汤近前来,

“奴给殿下请安。”

管家捡着食盒适时退了出去。

()裴循瞥了那女子一眼,见她大冷天的就罩了一件轻纱,眉头顿时皱起,

“你这是做什么?”

女子柔情似水望着他,嗓音仿佛烟熏过飘着几丝幽幽屡屡的媚气,“殿下今日心情不好,奴想伺候殿下。”

裴循听了这话眼底的温色退下来,盯了她半晌,语气严肃,“我收留你是见你弹了一手好琵琶,可给皇后娘娘解乏,你好歹也是良家女出身,何以做这些自甘贱堕之事?”

“本王若真要女人,这会儿L府邸怕是容不下了。”

女子泪水瞬间从眼眶溢出,咬着牙辩道,“奴对十二王一见倾心,伺候您心甘情愿...”

裴循失望地移开眼,目色苍苍茫茫落在窗外,脑海不知为何闪现一道清落秀致的面孔,那个人自始至终温柔而坚定,像是翱翔在天际的灵燕,不为任何风吹雨淋所折服,相较之下,自荐枕席的女子,裴循就看不上了,

“你有一身本事,自可安身立命,不必委身于人,此外,本王娶妻在即,绝不可能收纳任何女子,你出去吧,回凌霄阁待命。”裴循无情地下了逐客令。

女子极度不甘,委委屈屈哭了许久,却又在他这番话中慢慢寻到一丝要义,将参汤搁下,拢紧衣裳退下了。

廊外突然下起了雨,荀允和归程在即,若是叫他晓得内阁被他掀了个底朝天不知作何感想,想必又是一场疾风骤雨,裴循苦笑一声慢慢倚着引枕睡过去。

两日后,荀允和从泰山快马加鞭赶回,得知社稷坛一事,荀允和也没有太意外,他出京之时已料定裴循要出手,却没料到他这般狠,想置熙王府于死地。

荀允和离开得干脆,有两个缘由,其一若是裴沐珩斗不过裴循,保护不了女儿L,荀允和势必要将徐云栖和熙王府关系切除干净,保全女儿L。其二,自徐云栖身份曝光,皇帝对着他多少存了几分顾虑,用起来不那么放心,这次他一走,好叫皇帝晓得朝堂还是必须他这位内阁首辅坐镇。

荀允和的政治嗅觉是极其敏锐的,这一次通政使与内阁的动乱很显然触及了皇帝底线,再加之荀允和接任首辅以来,一直思索着如何革除朝务弊端,眼下便是最好的机会。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